这是20年来日常工作的延续和扩大。虽然当代艺术是一种文化 现象,但是具体的人物总是一个可以建档的专案,所以多年来档案 对许多艺术家、理论家、策划人和活动家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一般情况下,档案只是定期向被调查的人物本人索求资料,一旦资料阶段整理完成,工作小组会交给本人核实,而如果将要在《年鉴》中发表的材料,一定交付给本人核对。当我们将张洹2005艺术活动 的日志交给他核对时,他表扬道:“你们比我自己掌握的张洹资料齐 全”。档案建立后,调查者会出具对人物对象的专门综述报告,当我 们将巫鸿当代艺术活动的综述报告交给本人,他也觉得有意思。
有些人物因为各种原因不参与和配合档案的调查和建档,但是并 不能妨碍我们作为学术研究的调查研究,照旧按学术规范整理,只 是在发表时注明“交给本人核实未果”。极少数对抗我们的学术工作的人物,也不能阻止我们对其的调查研究,如果其人声明在《年 鉴》中不能出现其姓名,我们作出如下处理:1.在引证材料时涉及 其姓名时注明出处,不改;2.在综述中用“等人”隐去其姓名;3.在专案中用“某位”替代姓名。 档案中立项是逐步增加的,因为没有名额上限,所以虽有或缺,只是资源和时间未谐,将会有计划地弥补。《年鉴》中出专门条目的人物名单的选择有一定时间限度和名额限度。名单的选择是由编 辑委员会的学者和专家提出清单,并反复增删,集中交与委员推 敲,最后由学术委员会确认批准。《年鉴》主编和工作小组完全按这个名单工作,在工作中发现重大遗漏并且在时间上还有补救可能 的,提交编辑委员会,建立增补,再由学术委员会批准后加入。但 是,这个方面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缺陷。学术委员会批准的名单中,有些人的材料没有能收集到,未能圆满完成承担的任务。未到原因 有三种:1.联系不上,如有一位上海的女艺术家所有的已有联系方 法都不能接通;一位艺术家因故离家,有意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络。2.联系之后不配合,比如有一位在外国生活过的艺术家,要求我们 到798买他的画册,主编本人去两次,工作小组成员去6次未购得, 后来得到香港亚洲文献库的捐赠此画册,发现其中没有2005年的材料,使我们无法立项,发表相关信息。3.更多的情况是遗漏,不仅 是编委会和工作小组的遗漏,而是整个艺术界和学术界的眼光、潮流和陈见造成的遗漏。我们工作小组做出重大努力,对不再立项名单中的人物进行系统普查和分类发表。但是终因心有余而力不足,留下重大遗憾。我们打算一如处理中国台湾艺术家暂缺的办法,在 来年的《年鉴》中增补。
当代艺术的批评家、策划人、活动家有些本身就是编辑委员会 成员,对他们的选择和记录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近水原则,只要 是委员会的正式委员都予以记录。理由有两个,如果委员会不具有权威性,档案和《年鉴》就不可能有可信度,而权威性在委员身上 的具体表现就是他们各自的活动是有影响的,不能忽视的,因此是 有必要立档记录和在年鉴中记载。只能说,在各委员会之外有许多同样有必要调查记录的学者和活动家,而各委员会委员却不能不被 记录。第二,《年鉴》不是功过簿,只是借助事实揭示艺术现象, 从而揭示社会心理和精神趋势,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对个人的观察有时只是作为方法的观测切入点。所以联络方便的专家学者记录起 来更加周全,核证起来更为方便,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二是 借景原则。只要是当年活跃到一定程度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活动家就选入。因为有了互联网,使统计成为可能。现在艺术界的活动 虽然并不每人亲自操持网络,但是会被动地呈现为网络资讯。虽然 网络具有偶然性和混杂性,但是这是现代清议,还有什么途径更公 允,公开地表达着人们对一理一事一人的评价?当然为了防止偶 然性和混杂性造成遗漏,我们借助了“中国批评家网站”的名单, 凡是“中国批评家网站”所立专项的批评家全部记录。并适当参考其他网站,因为专门从事网站工作的专职人员,不会常年累月地遗 漏或错过重要的人物,除了他们有自己的决择标准。而这个标准也 是可以理解,理解之后可以由我们从另一方面和角度弥补。借景 成画,就把当代艺术的批评家、策划人、活动家同艺术家一样记入《年鉴》。艺术家个人立项是刊登一件作品和简历,批评家策略人是刊登一篇文字(文章、策略案和其他)和简历,活动家是发表一个活动的照片和简历。
调查的另一个重点是机构。对各大美术学院都专门立案调查研 究,只动用了有限人力。在各院长的直接支持下,一般都是与所在 学院办公室的配合下进行。目前调查范围正逐步扩大到中国的各种艺术教学机构。同上所述,我们在档案不记录常量,而记录变量, 所以凡是当年学院和教学单位在理念、措施、课程、人员和机构上 变动的部分会反映在《年鉴》之中。李公明教授的专文是对我们学 院专题调查缺陷的必要补充。
对各美术馆、博物馆的调查也是在馆长的直接支持下,与所在的 馆学术部、教育部配合下进行。因为学术目标所限,我们只记录对 当代艺术有作用和影响的艺术活动,对于文化意义相当大的古代艺术展、传统艺术展和外国艺术展,有时并不涉及。有些美术馆本身 就有自己的年鉴和馆刊记录相关的当代艺术活动,因此《中国当代 艺术年鉴》的记录就侧重于提纲挈领,起到一个展示橱窗和目录的 作用。对于基金会、协会的调查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