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原:狩猎与矿石——影像时间、社会探矿与历史书写 2010-03-30 22:07:5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我仅仅是凭借着猜测去想,卡迪·布烈松手握他的小莱卡相机时的状态,与一个布须曼猎人寻找猎物时的状态差不多。

  狩猎与时间薄膜

 

  我仅仅是凭借着猜测去想,卡迪·布烈松手握他的小莱卡相机时的状态,与一个布须曼猎人寻找猎物时的状态差不多。典型的布须 曼猎人很少(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追踪猎物本身,在南非的草原上,他们得经常性地俯身下去,仔细辨别各种猎物留在地面上的“印痕”,爪印、兽毛等等这些已开化的文明人根本察觉不了的符号,他 们似乎真的知道动物要到哪里去……同样道理,布烈松好像也并不直 接追踪他的猎物——对象,这和布须曼人很接近,因为两者都甚少有这种机会。但是,如果他总能够极度巧合地适时拿起相机并按下快门键时,我相信,他的行为如同老练的猎人一样,除非他能够察觉得到猎物 的痕迹,否则,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照相机狩猎活动就很难展开了。

 

  不过,在真正的狩猎活动中,布须曼人对空间轨迹的判断要比对 时间的把握更重要,判明猎物在哪个方向上会让他们赢得相对落后于 猎物游走的时间差。然而在照相机狩猎活动中,情况就很难说了。因 为,摄影猎人捕捉的猎物是呈现在特定时空中的“意义”。这种意义 好像并不固定地存在于空间中,而是像活的猎物一样到处游走。这种 特性,就使得时间的控制成为影像狩猎的第一要素。

 

  关于摄影者怎样去追踪意义,我想以布烈松的一幅貌似无意义的 黑白影像为例来加以说明:咋看上去,这是一幅非常普通的影像,画 面中呈现出一个偌大的、空无一物的广场,显示了布烈松从一个高 处向下俯瞰到这个空间,此时,记住,我说的是那一刹那,同时有三 个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走进了布烈松的镜头内,于是他按下了快 门……影像的意义就由此获得:画面中的广场作为底图,在边缘上留 下了三个点位。这种定位于空间中的时间轨迹让我们(观者)受到很 大的刺激。我想,我们从中分享到的乐趣,不亚于布须曼人看到自己的同伙打到了一只野鹌鹑……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幅布烈松用镜头猎获的猎物:首先我们仔细 观察一下空间,把镜头对准这个空间的理由等于零,因为这个空间既 不构成猎物,也没有猎物存在。但是,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空间不重 要呢?到此,空间问题就得转换到时间问题上去。显然,布烈松如同 布须曼人一样知道猎物游走的行踪,于是他可以提前埋伏在踪迹显现 之处。布烈松精确把握的瞬间,让我们不得不猜测他能够预知猎物的 行走路线。

 

  给这幅本来毫无意义的场景赋予意义的关键因素来源于构图中的 三个人到达画面时显示的“同时性”,同时性的概念又很容易让我们 作出另一种猜测:三个看上去互不相关的人,完全按照各自的意图,正在奔赴目的地的路途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并不知道另两个人的位置,以及这种位置对于自己的关系和意义。可以这样说,他们所 形成的三个“点”,在任何一个物理时空中都不必然能够构成明显的 “关系意义”。此时(请注意我又提到了时间),除非有一个外在于他们的观察者,并在非常恰当的瞬间把他们摄入了画面,此时(又一 个时间概念),画面等同于空间,于是,由于拍摄者的介入,对这个 转瞬即逝的物理时空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关系意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