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公众空间展开的早期行为艺术活动
成都实验艺术群体,很早就出现一种文化趋向,即强调艺术的现 场性和作品的针对性。他们在用观念方式关注生态问题的同时,也 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公众话语与文化体制诸问题。1996年4月,在成 都雅风艺术沙龙举行了由王林主持的“听男人讲女人的故事”观念 艺术系列展。余极的《处女膜再生术》《药片装入奶瓶中》、李继 祥的《受洗》、戴光郁的《柠檬水取之不竭》、刘成英的《W档案》 等作品出展。针对公众传媒与文化语境的污染问题,1997年11月, 在成都一建筑工地内举行了“复制时代的人”当代艺术展。在几年 的积累与探索中,他们的作品方式与力度都有了很大拓展。在避免与意识形态对抗的同时,更注意营造良好的艺术土壤与文化氛围,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并针对公众话语进行研究实验。1998年4月,面对将被拆除的成都迎曦下街300米明城墙,艺术群体自动发起实施系列个人作品展,保卫老城墙。当代人拥有了现代化,却 丧失了记忆本能。针对知识分子的难堪与困惑,1998年8月,在将 被拆除的四川省图书馆现场,举行了“捍卫记忆”当代艺术展。有 感于当代文化语境的不洁和人们的心气浮躁,已严重影响了生存质 量,1999年7月,在成都奥深花园举行了“地下室手迹”艺术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在立力安居乐业的同时深感矛盾重重。针 对人们的困惑,2000年2月,成都艺术家在新都桂湖举行了“居安思 危”当代艺术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天人合一”理念,掩 盖了许多已被日常化的反常现象。2000年4月在成都三一书店举行的 “人与动物·文化动物”当代艺术展,艺术家用个性化方式表达自 己对现实的观点。2001年1月18日,在成都画院举办了“执白”当代 艺术展。意味深长的是,现任的官办画院与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画院“西蜀画院”有着血缘亲情关系,在历史文化的“链环”两端 相呼应。人类灿烂多姿的文明史,实质是一部大雅大俗的“消费” 史。由消费带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所有层面。2001年3月15日, 在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由陈默策展的“残骸”当代艺术展。 余极的《金字塔的舞蹈——面包与面包虫》、尹晓峰的《神鞭酒》、 戴光郁的《食色性也》、张华的《福•禄•寿•禧——福》、宋永兴的《身份•识别》、曾循的《现场报道》、刘成英的《缝合2号》等作 品出展。
五、与“水”结缘的四次“水的保卫者”
1995年8月,“水的保卫者”(第一回)当代艺术展,在成都府 南河举行。戴光郁的地景装置作品《搁置已久的水指标》,在十来 个显影盘中每个放置一张市民照片,并用被污染的府南河水浸泡, 使照片发黄至褪色。而尹晓峰的行为作品《府南河洗脸一日大放 送》,让市民用新毛巾沾被污染河水洗脸,白毛巾顷刻变色,市民大惊而逃。这是成都实验艺术群体第一次以展览形式切入生态话语的观念实验活动,有多位艺术家出展作品。他们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合理共处、协调发展等命题。艺术家在展览中显示的智慧、幽默、 机敏和作品应有的力度,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利用生态话语 进行观念实验,是成都实验艺术的一大亮点。1996年8月,在西藏拉 萨河举行了“水的保卫者”(第二回)艺术展。共有戴光郁的《倾 听》、刘成英的《海拔3650米,25℃》、大张的《渡过》、宋东的《印水》等作品出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