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每个摄影家都在造假”
这些照片是怎么修改的,他们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修改这些照片呢?张大力为此总结出了修改照片的四种形式。第一种,也就是最容易被察觉出来的,是出于政治目的的修改,涉及到政治人物的浮沉变迁;第二种是美学式的,图片发表前编辑根据流行的审美标准进行或多或少的加工;第三种是“修版”,不过这一次不是出自编辑,而是出自技术工人,比如修版师傅的眼光;最后一种最为接近绘画,主动剪裁和拼接一个趋于理想的场景,以符合受众的期待。
在开幕当天的研讨会上,两位“修图特工”也现身说法,讲述了他们的修图经历。曾任职人民日报的老摄影家许林说,他也曾是这个修图机制下的一分子,“1965年8月,我到人民日报摄影组时,就分给我一把手术刀,还有剪子。修图的方法是先把照片在暗房放大,然后用剪刀修剪,再把照片烘干,裱在玻璃板上”。许林还介绍说,当时每个人负责修某个领导人。大家这样去做,尽管是领导安排的,但自己也是领袖的崇拜者,会自觉地将影响领袖形象的部分,主动修掉。
“在当时,每个摄影家都在造假,或者都有造假的动机”,老摄影家李振盛说,他是1963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候为了见报,就得修改照片,因为见报稿就必须符合当时的政治标准,记者做这些,是本职工作。
“某些真相是刻意被遮盖的”
摄影的真实性一直是摄影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不过,中山大学教师、艺术批评人冯原认为,历史照片的真假问题比较特殊,因为它们牵涉到对历史的正确评判,读者会自然地有真实性的诉求。
“没有人去质疑《花花公子》里的美女图片,他们也修掉了美女身上的瑕疵,也是明显的造假,我们能够接受这些娱乐照片的修改,但是政治性照片就不一样,因为某些真相是刻意被遮盖的”,冯原认为,只有打开这个被遮盖的部分,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编辑: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