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2010-04-09 10:22:34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作者:游江 点击:
从先锋派的概念我们看到,一个术语或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 语境下,对于现实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如果我们留心观察我们 当下的生活,我们也能发现很多词语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地 域的不同而发生着不同的改变。


  3.从“前卫艺术”到“中国当代艺术”
  
  现实的情况是,在用“先锋”还是用“前卫”这个问题上其实并 没有达成一致,“前卫”由于翻译的广泛运用,对于一些学者来说 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述。对于“前卫艺术”的理解和阐释,由最初的批判的态度逐渐得到认可,并确定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历史现 实。而在国内“前卫艺术”的称谓也往往用于那些反传统、具有争 议的艺术作品上,所以当下我们看到的是,“前卫”或“先锋”的概念已经很少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和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中,取 而代之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广泛流行和运用。
  
  当我们反思西方先锋派艺术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会发现先锋派 艺术的历史合法地位是逐步确立的。批评家和艺术史学家在面对自 印象派以来的各种新的艺术创新运动时,通常的做法是为某个流派或作品构建一种历史的合法性,以历史逻辑叙事来确认对象的历史 价值。从某种角度说,以谋求历史合法性为目标的“确认叙事”, 是一种社会性的、以谋取特定利益目标为指向的策略。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这种“确认”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么诸如先锋 派这样的概念就将变成一种特定历史阶段里的概念,即一个过去的概念,不再具有普遍的针对性。正如今天我们所感觉到的那样,提及西方的先锋派艺术,我们总会想到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的那些若干激进的艺术流派,而到了先锋派概念这里,这个概念自 身所蕴涵的就是一种激进的、反传统的、反现有一切规则的含义。 当代,随着艺术市场的推波助澜,中国’85思潮艺术以来的部分艺术 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获得认可,中国当代艺术的地位在国际上也得 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此时在多元的审美观下,再不断将新的艺术创新纳入先锋派的行列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当代的艺术创作环境是 开放的,传统的架上绘画与新媒体艺术可以并存,当代艺术就是多 样化的艺术表现。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史或艺术批评中,“先锋 艺术”往往用来描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借用西方现代、后现代 艺术理念和形式、结合本土现实进行创新的各种艺术个体和流派, “中国先锋艺术”日益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给我概括了一定历 史时间段中国的艺术创作现状和特征。
  
  结语
  
  从先锋派的概念我们看到,一个术语或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 语境下,对于现实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如果我们留心观察我们 当下的生活,我们也能发现很多词语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地 域的不同而发生着不同的改变。艺术观念的流变使得20世纪以来的 西方艺术呈现出多样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念,并在不同观念的促发下 形成多样的艺术创造。
  
  当代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无论是翻译、批评还是当代艺术史写 作,在著述过程中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些观念或关键词的 涵义往往有着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当下,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而在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写作中,正确的 使用关键词,使其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是必须且必要的。对 于重要的观念和关键词,不应该仅仅简单地限于对术语的界定,而是要批判性地检验术语的词源和历史沿革的意义,从广泛的文化视角提出当前学术界正在思考的问题,以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核心内涵。这不是复杂化我们对先前一些术语的理解,而是动摇了我们 过去以为是稳定和不容置疑的基本概念,使我们知道术语和观念也 具有自己的历史。我们要知道,术语和观念不仅影响着我们的阅读 与交流,有时它们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交待词源和给出定义是一般词典的做法,而给出定义是一件很 危险的事情,因为此时的定义不过是普遍认同和一定历史时期运用 的核心概念罢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一些术语的含义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简单的加以理解和阐述。当下,艺术批评界和艺 术史写作缺乏的就是梳理各种关键性的语汇和核心的艺术观念,如 果不进行“正本清源”,将会在具体的论述中导致更多的误读。有时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争得面红耳赤,其实都是“误读”和 “误解”的结果。因为立场的不同就可能导致“认知差异”,每个 阶层乃至团体,都有自己对于词语的特殊理解,所以从语言的任何一个准则来看,没有哪一个团体是“错的”,区别就在于对于某个 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角度。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有关关键词和专业术语方面的书籍出 版,这体现了当下学术界对于术语、观念已具有了比以往更规范的 意识,但要做到真正的规范,还要从每一个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的 学术自觉做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