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过山车"
当代艺术突传喜讯,在今年2月举行的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中,苏富比与佳士得共达成交易额7.95亿美元,是去年2月同期成交总额的2.5倍,其成交率也都超过了90%。这一成绩无疑为跌入低谷的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一支强心针,这似乎预示着当代艺术市场正在理性与平稳中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几年前价格如坐云霄飞车般蹿升的当代艺术,从云端跌落的速度同样让人头晕目眩。2009年底秋拍落槌,一切又似乎峰回路转,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已经触底反弹,是2010年"艺市"的最大悬疑。
仅仅六七年前,"当代艺术"对于国内收藏家而言还是个完全陌生的词汇。有人戏称,如果当时掏出200万元,就可以把艺术圈每个人的画都买一张,而现在,这个价钱可能连一张明星画家的画都买不起了。
第一个真正的价格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上,中国当代艺术正式登堂入室,那场拍卖的成交额达到了1322.89万美元,成交率更是高达90%。西方人的追捧与话语包装,迅速得到了国内艺术市场的疯狂回应,一场神话就此展开。
200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竟占据了36席。2008年,当中国古代书画拍卖成交纪录还维持在明代苏州画家仇英《赤壁图》的7100万元时,当代艺术明星曾梵志的画作《面具系列1996No.6》已经在香港佳士得创下7420万港元的新天价。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价格泡沫的争议不断,"唱空"与"唱多"的喧嚣声此起彼伏,恰似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国股市与楼市,终于也紧随这两位大哥之后以骤然向下的身姿跳水。
艺术策展人朱其最先在他的博客上爆出了当代艺术市场"天价做局"的黑幕。"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跟他签一个3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3年就是120张,每张以30万元到50万元收购。一年后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元,两年后再标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一张。标那么高的价格要是没有人买怎么办?好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卖不掉的作品也要玩这样的'假拍'游戏,一为广告效应,二是为了'钓鱼'。"
朱其所指的"鱼",是那些钱包丰厚不懂艺术但爱好艺术同时容易冲动的新贵阶层,"他们真诚地觉得中国新艺术的拍卖价格应该跟欧美接轨,愿意用钱在拍卖会上来推动中国的新文化形象和国际地位。遗憾的是,这种很纯真又不惜一掷千金的民族主义情怀被艺术炒作集团敏锐地发现,并被利用来牟取暴利。"
董国强也承认"天价做局"情况的存在,"但是这肯定是极个别的情况。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买家,比如台湾的林百里、大陆的刘益谦等人,他们坚持了十几年参与艺术品拍卖,如果艺术品拍卖全部都是'天价做局',他们可能坚持15年吗?这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应该不是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