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觅宝看血统 藏家三年赚五千万元 2010-04-21 09:46:53 来源:理财周刊 善发 点击:
拍场觅宝重在树立精品意识:不是名家收藏过的艺术品不买,不是著名拍卖行推出的艺术品不买。那么,即使输了时间也有机会在以后“翻本”,这也就是为何要注重藏品“血统”的原因。

  2010年春季艺术品拍卖虽然没有进入高潮,但是市场的投资热情已经非常高涨。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总成交额近20亿港元,香港苏富比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艺术品的赚钱效应更是明显,许多拍品相隔几年再现拍场,成交价格翻了一番甚至几番。综观这些给藏家带来巨大赚钱效应的拍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拥有高贵的“血统”。

 

  藏家三年赚五千万元

 

 

  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专场上,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以9586万港元高价成交,刷新白玉和御制玉玺的世界拍卖纪录。

 

  这枚玉玺以温润乳白的白玉精琢而成,印面以篆体浅阳雕“太上皇帝”四字,玺四周阴刻乾隆帝《自题太上皇宝》御题诗,极为尊贵。玺顶则阳雕八挂中的“乾”字,和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并以浅泥色入色渗以仿古玉之效,玺壁通体则阴刻“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值得注意的是,这件玉玺并非“新面孔”,其上一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当时的成交价为4624.75万港元成交。而其最初出现在2006年法国第戎的Interencheres拍卖行上,其估价只有4万欧元,但是由于其是来自于法国将军德·耶赛(de Gercey)的旧藏,因此在众买家势在必得最终以落槌价84万欧元,加上佣金后成交价100.8万欧元成交。

 

  除了这件圆玺之外,此次展现出赚钱效应的工艺品还有很多,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隽物凝思”专场拍卖中,有一件清代瘿木题诗香几,上面就有两组诗文,并有邓完白的印款。这件香几曾经出现在2004年的香港拍卖市场上,当年估价2万至3万港元,成交价则超过了20万港元,此次的成交价则更是达到了104万港元。

 

  书画珍品升值可观

 

  此次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分成交超过了4亿港元,不仅大大超过了原先的估计,更是创出了香港苏富比历年来中国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其中傅抱石的《对奕图》的成交价高达3874万港元,成为了整场拍卖的最高价。

 

  傅抱石在1943年创作的《对奕图》中,三人席地围棋坪而坐,属传抱石所擅长的历史人物题材,专家推测画中对奕者可能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和尚在旁观战。画上具60、70年代港澳书画古玩界前辈黄维熊和邓苍梧之藏印。其估价仅为500万至700万港元,但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3874万港元。业内人士表示,很重要的原因,除了画作本身的精彩之外,关键还是在于其流传有序,更经过业内认可的大藏家黄维熊收藏,像其收藏的傅抱石《文天祥像》,上录沉尹默的《正气歌》全文,被公认为傅抱石绘画中的珍品。

 

  之所以专家有如此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像此次拍卖中的一件潘天寿在1956年创作的《鸡石图》,也是来自邓苍梧和黄维熊递藏,估价500万至70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746万港元。而翻开拍卖纪录,我们可以发现其最初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是在1999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当时估价10万至15万元,成交价为27.5万元。到了2007年北京匡时的秋拍中,其估价150万至180万元,成交价为392万元。此次突破千万大关,无疑展示了名家收藏的巨大升值潜力。潘天寿先生的指画存世稀少,该幅为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二战英雄伏罗希洛夫元帅所作的《鸡石图》,寓意社会主义基石牢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真正赚钱的肯定是那些精品。对于初涉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交学费”也是难免的,但关键是“输时间”还是“输钱”,还是与投资策略有关。如果只是一味地想以“捡漏”的心态进行投资,那买到的肯定是一堆垃圾。但如果一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不是名家收藏过的艺术品不买,不是著名拍卖行推出的艺术品不买的话,即使输了时间也有机会在以后“翻本”,这也就是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藏品的“血统”。

 

 


【编辑:张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