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代艺术展吗?”在刚刚于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展览上,当看到曾轰动一时的靳尚谊、罗中立、杨飞云、艾轩等写实绘画艺术家的名作,与争议重重的张晓刚等“当代艺术F4”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出时,不少观众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呈现,展览选取的80余位艺术家的100余组件作品,大多数价格都超过百万元,不少甚至已步入“千万元级阵营”。以目前的市场价格统计,本次大展展品总估价达数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没有一件出自民生美术馆自己的收藏,全部从中央美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画廊以及收藏家和艺术家本人处征集而来,许多作品是首次抵达上海,整个展览仅筹备就用了一年多时间。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告诉记者,他们花费如此大的财力和精力,是希望通过展览刷新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告诉人们过去通常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按西方标准创作且主要收藏都在国外的结论并不成立。
九成表达的是中国情绪
3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散落各地,使人们只能通过画册、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孤立作品等,来建立当代中国的图像观。一个最普遍的观点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西方人面前的耍猴行为。
对此,何炬星并不认同。他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确借鉴了西方艺术语言,但通过回顾30年,发现近九成当代艺术作品是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情绪表达,描绘的完全是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个个情景。“当今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借用西方语言和工具的现象;重要的不在于借鉴什么语言,关键是看它所关注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进步和内心感受,怎么能简单地说是对西方艺术的拷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