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中国台湾参与二百九十多位两岸艺术家所聚的“改造历史”一展,应是一项留与未来历史的评看的展事。艺术是否可以跳脱政治意识的框架,让艺术回归艺术,也将在此活动后彰显虚实。
“改造历史 2000—2009年中国新艺术”,原是由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策划而起,试图呈现进入21世纪,2000年至2009年这十年间,中国大陆艺术家之活动面貌。“改造历史”之展题,并非是预设性的史观建立,而是提出当代中国艺术的全面风貌,让新生代艺术家与其生活世界,获得进入世代艺坛的平台。它所衔接出的艺术演变,是后设性的、回顾性的,以2000年至2009年已发生中,仍进行中的艺术新貌为主要整合对象。
中国台湾馆之介入,始于2009年10月中旬。寒舍艺术中心主动以民间单位,非盈利参与的认知下,希望台湾新艺术能参与此次华人当代艺术大展。是故获得善意的共识:台湾馆将以完整区块的方式呈现、台湾当代艺术30年介绍也将以完整专书方式呈现、台湾参展艺术家以197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艺术家为主,其主题订为“平凡的奇观”。这些开放、尊重、不涉商业的前提,是个人参与台湾馆之因。
主办单位原拟包括大陆以外的其它华人社会,但因时间和人力有限,中国台湾成为唯一以地名而出现的展区。另外,由于大陆艺术家阵容极庞大,台湾馆遂在2010年3月,因应补增了1950年至1960年出生的艺术家之21世纪作品,以作为前提与转折。展出作品的选件,除了代表性的艺术家之外,在作品讯息无法全面搜集,以及艺术家也有其个人因素考虑下,28位参展者提出近百件单元作品,有来自艺术家新作、私人典藏与艺廊借展。基本上,此展乃以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打破中国台湾官方位阶意识,以及政治意识下的戒惧,完成台湾馆在北京的展览工作。它资源有限,但力求以“美术馆”式的空间呈现。
基于两岸文化有共承处,也有历史分离经验,中国台湾参与此展的实质意义是,它在艺术论述发展和视觉演变上,能完整地获得最多中文人口的阅读和理解。在这样的大展下,它被并置地看到,可对话可比较,也让一群年轻创作者因北京的国际性,而被国际艺界一次性地阅读。中国台湾艺术作品在北京展出,起于善意与单纯,艺术可否能改造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可否会改造艺术?且让我们留予另一个10年的时间来回答。
策展人:高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