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理性成长 2010-05-05 14:21:34 来源:新华网 点击:
吴冠中先生,以其缤纷的色彩世界为时代贡献了跨世纪的卓越艺术,写出了上百万字的情韵哲理散文。在吴老90华诞之际,翻开他的人生大书,我们发现,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位老人始终在思考……

  如果说林风眠给了吴冠中世界眼光,潘天寿引导吴冠中体味到精深的民族艺术气息和精髓,吴大羽把青年人的热情和艺术个性完美地结合,那么,法国的苏佛尔皮教授则从西画的角度让吴冠中领略写意的意味和祖国才是艺术的不竭之源的真理。

 

  吴冠中由衷地怀念这位法国老师:“我这个海外学子总记得他的教诲,尤其他经常提醒:艺术在两路,小路作品娱人,大路作品感人。也是他劝我应回到中国,去弘扬自己祖国的传统。当年告别巴黎不容易,经过了很久的内心斗争。”

 

  当吴冠中50年后重回巴黎时不禁感慨:“20世纪50年代我从马赛乘船返国,内心充满矛盾,似乎是冒险投向未来;80年代曾两次乘飞机从巴黎返国,均怀着说不尽的感触与企望;这次飞离灯光辉煌的巴黎,却是飞回明日更辉煌的祖国。”

 

  吴冠中把自己与祖国、与生活的联系比作“风筝不断线”。他认为,艺术创作形式都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的源头,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艺术作品应不失与广大人民感情交流,我更喜爱不断线的风筝!我们争取人民的共鸣,高放风筝,勿断线!

 

吴冠中与母校许江院长(右)亲切交谈

 

  “培养慧眼”比“训练巧手”更重要

 

  蒋南翔任教育部长时,在人民大会堂对高校教师作过一个报告,其间谈到:“给我足够的条件,我敢于承诺培养出50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这是我们多次听吴冠中说的故事。吴冠中一再强调艺术创新之难,他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创新教育之路。

 

  “培养慧眼”远远比“训练巧手”更重要。从潘天寿老师对学生作业的点头或摇头之中,吴冠中学到了潘老师的审美品位,感悟到“造型艺术最直观的教学关键是眼睛教眼睛”。吴冠中说,我竭力启发同学们的感受,指点那洁白雪山前倒伏了一颗将死的乌黑的巨大老树,疑是别姬自刎的霸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