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艺术教育的春天——对创建艺术大学的思考 2010-05-18 14:36:37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与市场、产业、管理、科技等有机结合,产生了诸多与传统艺术学科形式和专业内涵不同的艺术形态,这些新兴的艺术形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了新兴的文化产业。现行的高等艺术教育正努力地适应这种变化,但仍显不够或是不能引领。上世纪之初,以单科性人才培养为特点的中

  提要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与市场、产业、管理、科技等有机结合,产生了诸多与传统艺术学科形式和专业内涵不同的艺术形态,这些新兴的艺术形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了新兴的文化产业。现行的高等艺术教育正努力地适应这种变化,但仍显不够或是不能引领。上世纪之初,以单科性人才培养为特点的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不断涌现,今天,时代又在呼唤以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具有综合性大学功能的高等艺术学府的出现。


  就全国而言,在以单科性艺术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前提下,创建几所综合性的艺术大学,既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回应,也是培养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高层次艺术人才和新兴文化艺术人才的当务之急。


  创建艺术大学,彰显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诉求


  1、消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传承危机。艺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明、增强爱国情怀、丰富文化内涵的重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交融和趋同也带来一些新的文化危机,我国一些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受到轻视和挤压,甚至出现淡化和消逝。艺术教育理应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能力的同时,也使受教育者领悟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以本我的精神追求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契合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文化艺术交流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艺术交流愈加频繁,拥有共通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加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拥有良好的中外文化知识基础。创建胸襟博大、海纳百川、资源丰富的艺术大学不仅可以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中接触到异域的审美观和文化观,也可以有效展示本国文化风貌,推动我国的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3、适应经济全球化思维下国家创新建设要求。创新是艺术教育的灵魂,艺术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首先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并不是专指现行的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注重使受教育者置身于多学科的实践性审美活动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收到触类旁通、相互借鉴的效果,进而激发创作创新的激情与灵感。


  要实现上述三项任务,必须从理论和学科建设的高端层面上予以回答,从思想理念、文化学理和宏观教育的高度,作出正确的教育布局和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单科性艺术院校在这方面很难具有优势。


  创建艺术大学,标示着新时期艺术教育内涵的重新审视


  1、学科丰富的通识教育平台将是艺术大学的优势。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只有拥有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基础,才能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使艺术素养教育不仅仅成为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文化追求。艺术大学在大力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将把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让艺术教育能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和把握其历史性、社会性,也能使综合性学科的受教育者增强艺术感受力,实现相辅相成的艺术教育的覆盖张力。


  2、博古通今的多维教育形式将是艺术大学的特色。当下的受教育者在学习时追求的是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与形式。就我国当下的艺术教育而言,必须糅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式,使受教育者了解传统的古朴与现代的新颖,学会品评陈酿与新酒,学会综合地分析问题、辩证地鉴赏优劣。所以,艺术大学将能以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具有更加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更为包容的文化气度。


  3、重视实践的教育眼光将是艺术大学的灵魂。艺术是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具有显而易见的实践特色和民间对话需求。艺术大学将打破当前艺术教育学科相对单一的缺陷,以拓展综合、多维交叉的艺术教育模式为抓手,共享社会资源,结合地方文化建设,吸取提炼区域内的民族艺术样式,唤醒民族和地方文化意识。同时,艺术大学将有助于借助多种平台,通过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根蕾,与地方文化产业紧密联系,关注受教者未来发展,使大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增强社会竞争力。


  创建艺术大学,有助艺术教育服务社会和推动文化产业振兴


  1、艺术教育的资源整合价值。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与基础、具有综合性大学功能的艺术大学的出现,将大力推动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等跨学科人才脱颖而出,让每个受教者都能涉足广阔的艺术领域,洞悉、把握艺术的内涵和规律。在有效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能够建立一批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动画、影视编导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兴学科,形成人才培养的骨干支撑结构,着力培养并吸引顶级人才,构建人才高峰,有力地整合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有利于艺术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


  2、艺术教育的生产要素价值。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与基础、具有综合性大学功能的艺术大学的出现,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智库”和源流,依托其构建的艺术研究中心和人才资源信息库等都应成为培养精英艺术人才的有力抓手,艺术大学的综合性和特色性双重优势将有助于重点扶持一批各层次文化产业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业设计开发、动画游戏研发、数字化视音频中心、影视剧工作室等文化科研机构,通过重大项目和前沿课题攻关等“资源链”,为文化产业市场提供各类优良的“生产资料”。


  3、艺术教育的自体衍生价值。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与基础、具有综合性大学功能的艺术大学的出现,办学规模和层次的提升,将有助于升格文化艺术教育在国民意识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助、自筹资金等多种方式上展现其融资的活力和聚合作用;在艺术教育的交流孵化机制上,综合性、多元化的办学平台有利于彰显“大学”气度,突破艺术教育和通识教育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开展传统艺术学科、新兴学科、多缘化交叉学科的柔性合作;同时,将艺术本体的研究成果走出国门,开展深度的交流和合作,带动高等艺术教育走出目光圈囿,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意味着在各类各层次的高校要有一批走在前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这就为“艺术”从“文学”门类中解放出来,提升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层次,创建“综合性艺术大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创建综合性艺术大学既是当务之急,也已呈现水到渠成之势,中国艺术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编辑:海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