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美院版画系科班出身,当年参加过’89现代艺术大展,从中国艺术的中心北京出发后,在这之后的杨茂源,一直散散漫漫地画一些素描和油画。1997年之前的几年时间,他参加了记录片《楼兰》摄制组,深入楼兰古王国的故地,一路走一路做着木头人和路标,这批早期的“雕塑”做得很性情,以致杨茂源自己经常对这些作品不以为然。
每当谈论起杨茂源的艺术,总能提及艺术家深入楼兰故地的那段独特经历,他的绘画中所饱含的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他后来充气的马、羊所具备的异域景观的延展性,在我看来,或多或少都来自那个早已消失的文化所激发出的原创力。杨茂源画的那批油画,有人给起名叫“土地人”,画面上蓝天艳丽得有些不真实,赤裸的黄土地有着洪荒未开的凝滞,粗硬笨拙的人体像庄稼一般从土地里长出来。他们和黄土地有着同样的颜色、同样的质地、同样的气质,生长得艰难而缓慢,看上去却不屈不挠,如同那时的杨茂源同样是在一种惯性下持续着一个艺术家的低调状态。
然而,在精神的另一个角落,杨茂源从空间的游牧获猎转向时间的深度追思,坚定的循着现实景观的启发,试探着去接近那种不受惯性支配、活生生蛰动着的感觉意象。或许正是沙漠令人直面生命存在的经验,人作为个体经历着存在的孤独,杨茂源的艺术表达的正是这样的感受——与包围着他的世界分离,从而揭示一种永恒,日常的渴望、喧嚣以及自我似乎都消失了,对事物最根本的、本质的理解占据了主导,如他自己所说的“‘人’远比艺术复杂的多,有趣的多,我的工作就是呈现这种复杂性,在复杂的事物背后寻找朴素的关系。”
样本一:时间的痕迹
这件创作于昌平十三陵工作室的作品,在我看来是杨茂源最富创造思维的一次尝试,每天第一屡光透进屋子的时候,艺术家便在工作室画下它的痕迹,过一小时画一些,依此类推,一直到光影从屋内消失……原本不可描述的光和时间,被艺术家用色彩准确的确定了下来,对一个事物不同形态的关系的把握,正是杨茂源所热衷的工作,至于是真是假,没有人可以求证,也没有资料,但杨茂源尽可能用他感兴趣的考据学的方法去呈现。每个小时的色温都会不同,凭借摄影的理论常识,艺术家把色温的数据还原成为颜色,通过这些颜色,呈现了光与时间的真实存在,令人惊奇的是,光在不同时段、不同温度条件下所发生的不同变化,在艺术家这里这种变化变得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