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个现象,艺术家很赤裸地面对艺术品市场,因为市场调节有它的麻木性,所以才导致这种现象?
岳老师:对,因为今天中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艺术家是裸体面对市场。中国在艺术家和收藏者之间的环节是非常缺少的,所以就像一个瑞士手表一样,从指针一直到里边的发条,中间有很多环节,艺术家应该被保护在这个环境里边。最终抵达收藏家手里的应该是经过很多环节,包括艺术家作品的创作、材料、画框以及阐释、展示,营销跟画廊的关系,甚至涉及到艺术媒体,公共媒体的一种认知,包括教育,再到画廊、拍卖行,和整个社会对当代艺术的宽容程度。中间有很多的环节,现在的问题是艺术家经常自己画自己拿出去卖,这样的话艺术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目前对中国艺术家来说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记者:那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中国艺术市场的前途在哪里呢?
岳老师:它的前途,我认为首先要意识到08年已经消失了。现在进入一个后08的时期,就是外需在减弱。实际上中国的艺术市场,我把08年的盛况当做海市蜃楼,它的地基就是海外的需求和大家对中国概念一片看好的时候,所有跟中国有关系的概念都会涨价。但是08年以后,想要继续维持,就要使这个海市蜃楼变成真的房子、楼阁,但这个支柱是什么?就是内需!我们能不能在外需减退的时候用内需来支撑中国艺术,这个话题跟我们中国经济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在08年之后,特别是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所以说东部沿海的很多玩具、家具、服装厂都是外需的。之前的东西都是来料加工,然后再出口到美国、欧洲。也大量地倒闭,很多民工被迫回乡,跟我们艺术市场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中国的问题都是根据整个大环境来调整的,现在中国政府为了能够提振中国的经济,就用内需来解决。比如说每年会投入四万亿、七万亿甚至十几万亿来继续推进公路、桥梁,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建设。使得那些曾经为外需服务的玩具、服装、家具这些工人能够从事由四万亿创造的就业机会,用这个来填补。另外就是所谓的提振内需,提振内需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政府可以给公务员增加很多的工资,这个必定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提振农村的内需,我们今年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让家电下乡,家电就是一台洗衣机本来一千块,到你这里是七百块,剩下的钱都是政府补贴,这也是一种。我们很明显地看出这个完全是打强生针的办法。所以08年的效应,这个海市蜃楼会不会变成一个真的楼,就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从外需转向内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对宋庄谨慎乐观,我觉得宋庄的内需不能仅仅从艺术品的交易来看,如果这样来看,它的内需仍然是很活跃的。就算我刚才说到一个平价艺术,但老百姓对艺术有没有需求,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如果他本来就不需要艺术,你高价、低价对他来说没有意义。现在思考一下,的确我们今天的内需还是比较弱的。因为很多老百姓,除了精英阶层,大多数人还是没房、没车、没有医疗保障,没有教育保障。所以他们的钱不可能用来支付艺术品,除非那些有车、有房、有教育、有医疗保障的人,才可能会去消费。但的确这也是一个空间,毕竟还没有真正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的中产阶级,就是已经有优质生活条件的这些人。大多数老百姓肯定还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为什么我觉得宋庄不能仅仅依靠这个?宋庄所谓的内需还在于由艺术家的聚集效应导致的宋庄点击率上升,以及它的粘合度的增加。就是艺术家、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润滑剂,如果调试得好的话,宋庄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机体,最后的收益可能是土地、旅游、酒店、餐饮、甚至是周边的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单纯艺术家创作、销售甚至会当做一个附属的而不是支撑的结构,艺术家的具体效应本身是能创造宋庄的内需,就是我们的内需不能仅限在艺术自己的对流里,还要有更多的范围。包括我刚才说的餐饮、旅游、土地政策、新农村,甚至包括北京市城市规划的转折。要有一个“跨界”的思维,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谈内需,因为宋庄具有一个其它地方没有的优势,就是它有聚集效应,这个聚集效应可以生产很多东西,从这个角度,在这个基础上面,我们再去提平价艺术,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仅仅靠艺术本身的销售来说,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育和孵化。
记者:谢谢您的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