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合影篇 2010-06-18 14:25:0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技术是一个可以融贯人类所有时代和文明的线索。每个时代和文明都有自己典型的技术品。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最典型的技术品是什么?

 

 

  博览会起源于19世纪的中后期并非偶然,这正是物理学的传奇时代之一,麦克斯韦、开尔文勋爵、亥姆霍兹、玻尔兹曼等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这是一个对技术充满乐观和期待的时代,不断有新的世界被发现,被征服,被开垦,被纳入到文明世界中。物理学家塞格雷在《从X射线到夸克》中写道:

 

  “1895年世界上尚没有飞机,实际上也还没有电话,电也很少。坐轮船横穿海洋是可以了,但是,即使是在横渡大西洋的船只开始使用蒸汽后七十五年,轮船上有时还装有辅助帆。通讯的主要形式是邮政,不仅在相隔遥远的地方之间是这样,而且在同一座城里也是如此。例如,巴黎有一个相当快速的气动邮政系统:一个管道网,信件在里面由压缩空气驱动。用汽灯作路灯。”

 

  赛格雷接着叙述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时候还没有汽车,但两年后,物理学家卢瑟福在伦敦水晶宫参观了展览会,写信给他的母亲说:“我最感兴趣的是汽车,有两辆正在前面的地上试开。”它们能以大约每小时12英里的速度行驶,但是“相当噪,发出格格之声。”然而,几年之后的1906年,物理学界就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了它的一位杰出代表——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

 

  紧接着这段时期将是两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无尽的人道主义灾难。本雅明说帝国主义战争是一场技术的造反,它聚集起“人力材料”,向社会要求其拒绝提供给技术的自然材料。社会不去排干河流,反倒把一只人的洪流引入战壕;它不用飞机播种,而是用它在城市的上空投下炸弹;毒气战争更以一种新的方式消灭了灵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54年,海德格尔写作了《技术的追问》,这不是一篇传统的哲学论文,它有着诗一般的气质。在文章中,海德格尔强调“与以往所有的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因为它是以现代的精密自然科学为依据的。”海德格尔通过解析具体技术创制——莱茵河上的水电站——建立了对现代技术的批评。他说现代技术是促逼式的,它“向自然提出蛮横的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现代技术强调效率,它促逼人融入日益扩大的现代技术生产体系,在这个日益扩大的生产体系中,人成了劳动力资源,病人成了病人资源。

 

  今天如果我们要从事同样的工作,问题则还要复杂得多。但我们仍可效仿海德格尔的思路,从解析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具体技术创制入手。在本文的开始处,我们已经描述了一个最不起眼的技术品——土豆脱皮器,它足够典型,但还不够“炫”。下面,我们解析的对象将是一台苹果电脑。

 

  苹果电脑是这个时代最奇妙的技术创制,它由一家以创意和行销为核心能力的产品公司推出。对使用者而言,苹果电脑的成功不是满足了人们的一种已知需求,而是成功地创造和营销了一种新需求。苹果电脑的成功只有在兼容电脑泛滥普及之后的今天才成为可能,海德格尔强调现代技术乃是一种促逼和榨取,在这里苹果电脑促逼和榨取的对象甚至不是任何有形之物,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是构建在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但等级并未就此消失。等级在心理现象那里获得了支撑,德性或血统为基础的等级变成了心理满足的等级。苹果电脑就是这样一种被创制出来满足人们在心理上区别自己于他人的一个产品,它通过独特的外形、标识、质感、和用户体验存在。

 

  这就是技术在当代的应用,在其背后,股票市值驱动公司和员工奔向一个定量化的目标。定量的经济学用金钱来衡量和交换一切,这种定量化本身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在一个以进步和定量为特征的体系中,可供计算的量越少,其精确性和可控性就会越高。在这套方案里,一切价值隐退或被还原为金钱。

 

  苹果是一家由美国人开办的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它是全球化的企业,设计和研发在美国,而生产制造则被外包到了中国。中国融入到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还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苏联东欧解体之后,中国和西方世界同时搁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议。中国搁置了一个建立更公平社会制度的规划,转而融入到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而西方世界则相信使中国融入到这个体系中将会使中国迟早发生长期深远的变化,一种对双方都好的变化。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将是一种使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体系效率最高的一种合理安排,它同时满足了多方的利益和需求。因为中国无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仅苹果电脑在中国组装制造,土豆刮削器,打火机,旅游鞋,品牌或山寨手机等也在中国制造。苹果电脑由一家叫“富士康”的公司组装制造,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位台湾人,他带来了资本、订单和经验。富士康的工厂遍设中国大陆,给当地政府创造了就业和税收。富士康不仅为苹果,也为联想、戴尔等跨国公司制造产品。

 

  富士康通过有竞争力的工资雇佣本地年轻的劳动者,所谓竞争力是双重意义下的,首先它相对于当地其他工作工资较高,同时它比苹果在美国设厂雇佣美国工人的工资低,也比在东欧或南美低。海德格尔的时代还很少有这种全球化的,服务于资本的生产体系,“德国制造”是汽车和机械时代品质的象征。今天,大大的、被咬掉一口的苹果才是品味的象征,而“中国制造”只是苹果电脑上一行小小的字。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苹果把制造这个环节转移过来,富士康也因此成了世界五百强。如果说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意和营销的话,那么富士康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管理和生产监督。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