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需要穿透时代的表象 胡志颖追问幻象锁链的彼岸 2010-06-19 17:53:0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流明 点击:
胡志颖是一位以文化哲学思考及体验为创作动力的艺术家。他既不关注社会现实的表层变化,也不关心个体心理及经验的表达,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他一直强调的是对终极命题的探寻,以及对某种可能的超然精神的无限接近。

创作需要穿透时代的表象 胡志颖追问幻象锁链的彼岸

 

策展人鲍栋(左)与艺术家胡志颖(右)

 

展览现场

 

视频】胡志颖个展《在幻象锁链的彼岸》

 

  2010年6月19日(99艺术网 流明)今日下午3点,胡志颖个展《在幻象锁链的彼岸》在墙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青年批评家鲍栋策划,展览中精选了艺术家胡志颖从1989年到2009年的绘画作品作品,作品材料涉及水墨、大漆、油彩等各种媒介,而内容题材则更多的追问生命的终极探寻。
  
  策展人介绍说,胡志颖是一位以文化哲学思考及体验为创作动力的艺术家。他既不关注社会现实的表层变化,也不关心个体心理及经验的表达,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他一直强调的是对终极命题的探寻,以及对某种可能的超然精神的无限接近。在这样的驱动力下,他的创作在各个阶段调节了水墨、大漆、油彩等各种媒介特性,也调动了不同文化中的诸多符号、形象与象征,通过对不同文化系统中的表征片段的错置与再造,暗示着文化的无常属性与幻象本质,并在这表征的裂缝中闪现着对存在的诗性直观。
  
  众多批评家均给予胡志颖的作品很高的评价,批评家邹跃进认为胡志颖的作品是“无常”,实际上是要追求一种自由,没有常理,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道”。“无常”更多的是一种“道”的境界。而批评家杨卫则认为胡志颖的作品跟东方的语境和我们传统的文脉有关系,而且,在里面又强化了它的形而上,又跟我们今天的生存情绪有关系。美术馆王璜生曾撰文认为在胡志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感到他个人文化影像的一层层剥离和呈现、一次次拆解和重组,而同时,这种文化影象却又不仅仅是个人的意义,而是一次次地指向更广阔的地域和文化空间,对重大的文化构成提出既具有理性又充满激情的质疑。
  
  据了解本次展览主题“在幻象锁链的彼岸”的选定借鉴自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艾里克•弗洛姆的同名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联系起来,重新反思了人类自由的可能性。策展人鲍栋认为借用这本书的标题非常适合用来概括胡志颖的绘画语言与艺术境界:通过一系列的视觉符号、形象及象征的可见的“链条”来抵达某种不可见的实体,一种无法被文化所定义,无法由经验所感知,亦不可被语言所触及的存在本真。在墙美术馆举行的本次展览为期一个月,将持续到2010年7月18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