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西我东”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站 2010-06-19 18:14: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民生现代美术馆供稿 点击:
樊小明教授是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的教授,她曾经在过去的生涯当中游于西方各个美术馆包括艺术机构做过系统的研究,她在全国各地也做过很多的讲座,今天她给我们带来一个很有趣的讲主题,就是西方当代绘画的困境与出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段时间享受樊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


    维灭尔是17世纪荷兰画家里面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画家,他所有的画都像是一本书那么大小,我去欧洲的时候,想尽各种办法去找他的画,他流失的画大概只有40来幅很少,可是每一幅画都是精品,也就是说他在画画的时候,他在画肖像的时候,你们注意这个女孩,看上去很普通,他的画仔细想一想,这一幅画就是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你注意她的珍珠耳环,只有一点点的颜色,但是有透亮的感觉,所以后来人们研究,发现他用了最早的针孔相机的原理,使得他的绘画里面光影成为一种真正的容器,这个戴红帽子的女人,他的画非常薄,全部都是流动的,你注意这个地方的光线,注意这个椅子,好像照相机的镜头没有对准画下来,所有的东西都让你感觉是一种光点所组成的,看上去很小很精致,实际上他的画非常的流动,非常普通的一张画,在里面叙事性和讲故事的能力减缩到最小。会话语言、视觉性增强到最大的程度,这张画仍然是红黄蓝,在这个光线里面,他的背景就是一堵墙,他有意识把空间做的很扁,没有往后退,故事里面没有情节,但是视觉性显得很鲜明,因为三原色是最稳定的颜色,金属的盆子、金属的杯子,金属的反射性,使得在视觉上面看上去就变成一个色彩的关系。


    17世纪的荷兰画,画家的油画笔法发展到了高峰,在这两张画里面人们展示的是什么?表现透视空间,清教徒的教堂里面是没有任何画的,你们看这个空间在你们的位置感觉是往下滑的,又是高的又是往后退的。从这个小狗到上面的鸟笼到最后的壁炉,这个房间到底有多长,哪怕是一张很窄的画,他也有本事来告诉你说,我利用油画的技法可以在多大限度上表达一个深远的空间,当然里面有很多几何形,否则他也做不到这一点。


    油画的笔法在不断发展的时候,表现力不断增强的时候,人们到底想要干什么?弗尔卡尔斯的画家画的这些肖像不再是一些伟大的人,不是上流社会,酒馆的老板娘,好像在那里骂人一样,这张画让你的感觉好像这个人花了10分钟就画好了,所有的笔触非常的快,然后他利用记录一瞬间的动作,如果你走近看全部都是笔触,退远看,绣花的东西,锦缎都可以体现出来。


    弗兰克维奇的画,这是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里高的画,画的是路易十四,这是西班牙的国王菲利四世,画国王的画应该怎么画?第一要表示他的高贵,所以视点必须是下往上,他可以俯视你,从上往下看你,基本这些东西都成为定式,路易十四已经很老了,快60岁了,但是他很喜欢跳舞,他又要表达自己是一个国王,所以他穿一个很巨大的貂皮,这个貂皮的质感画的很逼真,可是他又觉得自己的腿很美,所以他穿了一双红色高跟的红舞鞋,在他跳舞时候穿的鞋,为了展示自己的美腿,为了展示自己的貂皮,最后这幅画变的很可笑,实际上画家没有多少自由,因为他是宫廷画家,他要听他老板的意见,老板说我要这个也要那个,视觉看上去很可笑,大头小身体,因为你看上面那么大的幕布,一大堆的假发,一大堆的貂皮,结果下面是两个小细腿,还穿着高跟鞋,因此你在视觉上来看,他就完全不是一个均衡的状态,但是他还是得做。


    所有的17世纪的时候,我认为17世纪是欧洲油画发展到顶端的时候,在那时候人们想超越都很困难,尤其是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弗朗多的画也是这样,一大堆的人,由于他利用光影的效果,所以他的空间不再是几何形状,而是空间无限大。大家有没有注意S型的形状,感觉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神秘感,这个时候的透视就从几何形清晰的透视转变成一种叫做氛围透视,而氛围的透视就好像有很多空气包围,没有办法确定到底空间的局限在什么地方,所有的东西都是触摸不定的,这个时候的光不再是实际的光线,反过来这个光变的是具有神秘感,不确定,这种光线的处理就变得非常有内心化。


    17世纪的风景画也是这样,就是我画一张风景,我们看印象派的风景,风景就是风景,色彩很漂亮,可是17世纪的风景画,路易斯尔画的,还没完没了,他说犹太人之墓,这里面有很多哲学的概念,什么意思呢?任何的事物都不可能是永恒的,所以他画云彩、风、彩虹,哪怕是建筑也是废墟,犹太人之墓这里有很多流水,树有很多枯树,他告诉你在整个大自然里面在人世间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永久保留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坟墓就是最终的概念,就算这里画一个风景画,我还是要讲故事,要有叙事性,叙事性的极端我看可以说是荷兰的近物画,因为你看他就是一个近物,而且这个画家在炫耀自己,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不同的质感,非常漂亮的玻璃器皿,还有透视,你们看这个盘子,有一半是放在桌子的外面,他是用这种方式,这个刀一半放在外面,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说,我在透视空间上可以掌握多么好。可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它的背景完全是空的,说明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环境。第二就算是画近物还是讲故事,我们来看这很像一个人在那儿准备享用早餐,只不过这个人是缺席的,为什么呢?突然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人被拖走了,为什么?这个啤酒罐倒了,这个盘子也倒了,这个人吃东西吃了一半,还有一张钱还卷起来,那个人正在享用,很无聊享用的时候被突然拽走了。他是画一张近物,对不起,我还要来点事,还要来点激情的效果,所以这种讲故事的能力,在17世纪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在没有基督教,没有宗教故事,没有神话故事,所有的神圣性全部都没有了,因为荷兰是最早交易市场的地方,而它的客户不再是王公贵族,他的客户是谁有钱谁就可以买画,所以说要是有农民有钱,他说对不起你给我画一头猪那也得画。如果说我的老婆很漂亮,你得画,哪怕她不好看也得画。所以荷兰17世纪的绘画发展的非常充分,重要的地方就是这个地方出现交易市场。很多时候画家会根本这个市场的需求来画画。


    这张画是什么,不会有人要的,为什么?这显然是画家画给自己的,这很像是一张画的背后,背后画了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这个画家想要干什么?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我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把事物画的非常逼真,逼真到什么程度不可思议,全部都是一个人的用品,想尽办法把这些东西堆积起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故事,而没有任何的层次性。


    这样的情况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完全改变,就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你们都知道这是格亚的画,他是当时西班牙宫廷的画家,他可以为贵族画他们的小孩子,他画的非常可爱,又漂亮,注意下面的猫、笼子里面的鸟,这里有两只猫,我们来看猫的表情,不仅画猫还要画猫的感情,为什么猫的眼睛瞪成这个样子,因为有鸟,鸟看到猫会怎么样?会吓得半死,可是这个里面的主人是谁呢?是这个小孩,这个小孩可以决定一切。在这些所谓的动物里面,小孩是主要的,就算猫想吃也不敢吃,戏剧性就在这里面出现了,我为什么要把这两张画放在一起,我想要说明的不是画的怎样,我想说明的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君主制国家的社会形势,换一句话说,当欧洲的国家从君主制转向共和国的时候,艺术家原来的赞助人消失了,国王、教会这些人消失了,画家突然之间有了更多的自由,而画家就有更加多的可能去画他自己想画的东西,所以说格雅可以画漂亮的画,他也可以画很可怕的画,(下图恩之死),农神把自己的儿子给吃掉了,虽然说讲的是一个古罗马的故事,但是你看他的画,他在黑色时期的画,他所有的画都会让人感受到强烈情感的表达,这样的画对不起是不会有任何一个王公贵族要的,但是这是他想要画的画。所以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在欧洲学院派里面首先出现的这个人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捷克大卫,他曾经是宫廷画家,他又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谓的革命党人,曾经做过艺术委员会的主席,他在画格拉斯兄弟之事的时候,用的是古罗马的故事,但是他想用这张画为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服务,因为这张画的主题就是为了共和国我可以去做牺牲自己,这个父亲让他的三个儿子去和他们的敌人打架,是为了保持罗马共和国的存在,故事本身没有问题,结构非常的清晰,非常的古典主义,这个里面女人和男人之间的一个对比,女人的悲伤,男人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做的很强烈,这个画里面的道德意识是非常鲜明的,可是这个画里面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在空间里,有没有感觉这个空间突然之间往前拉了,也就是说,应该有一个深远空间的叙事清洁,到这个地方突然被中断了,我们在这里看到更加像是浮雕,不像是一个伸展空间叙事的故事。


    还是罗马故事,布鲁图斯发现他的两个儿子背叛他,作为一个罗马执行官,他把他的儿子处死,为了共和国,他可以牺牲家庭的利益。里面的母亲、女儿、妻子变的很痛苦,所有画面里面像是这组人,几乎像是古罗马的浮雕,虽然是绘画更加有浮雕的意味,同样这个幕布,把这个空间从后面推到前面,原来具有的叙事性的空间突然被拉到前面来,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写实的,虽然还是讲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他已经出现危机了。


    到19世纪上半叶的时候,在欧洲最大的一个文化运动是浪费主义运动,文学也好、艺术也好都是这样,浪费主义运动一个很重要的画家叫做切瑞克,他是一个非常爱马的人,所以他非常激动的画了一匹马,你们有没有见到这个马在跑的时候,是两脚在前两脚在后的,当时人们看起来没有感觉,看到的时候很激动。可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摄影技术出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马不可能这么跑,没有人会在乎它,因为人们觉得它真的怎么跑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样一种动式、气式的方式,所以在浪漫主义绘画里面我们看到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画家的主观性变的非常强,我要干什么,我把我的感受我的激情表达出来就够了。


    还是他,看他画的肖像画是什么,一个是小偷成瘾的人,我改不了偷东西我不偷东西就难受。还有一个是妒嫉过分的人,这个女人因为妒嫉而发疯,这是他从精神病院里找到的模特,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他到底要干什么,在他很极端的精神状态的肖像里面他想要干什么,他想要追求的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激情,但是这个时候的画家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他的习惯,他必须要通过讲故事,要通过一个外在的例子才能表达他要去追求极端情感的可能性,我们在现代的画家里面看到没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激烈的激情画出来就可以,他们不是,就是因为在传统写实主义习惯里面,人们一定要有一个参照,一定要有一个外在的东西,所以他不得不去找这种有极端倾向的精神倾向的人,来表达一种激烈的情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你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由于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由于写实再现性的影响,每个人都知道这张画,自由女神领导人们,讲的是1878年的事情,这是一件真的事,可是你看他画的方式,他画的感觉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女神,弄的一个真实的事情让他画成了神话故事,过去我们在看神话故事和宗教故事的时候以前的画家想方设法是把他弄成现实,而他是倒过来,他以真实的场景以神话故事来展示,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欧洲学院派的绘画表达方式,这种理想化的写实主义方式的表达使得他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在这儿我们看到一个更大的改变,在写实主义登台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我故意把这两张画放在一起,一个是写实主义,一个是新古代主义,这是安格尔的画,大家都知道,泉,每个人都会觉得它漂亮,这张画一看就知道是村妇,不可能是女神,可是他做了一个女神的样子和动作,但是他的形体真的很难看,当时这张画展出的时候当时的法国国王是拿坡仑三世,当时他看到这张画的时候拿出马鞭就抽上去,因为对于所谓上流社会的人来说,人们无法忍受这样的审美趣味,可是库尔贝他说的很简单,他说我没有见过天使,我不会画天使,因此这张画的意思是说,我没有见过女神我也不会去画女神,所以说库尔贝的革新在什么地方,不在于他的绘画技巧,绘画技巧是非常传统的绘画技巧,他的革新就是在于他的选择,他会选择那些完全不被人看成是美的题材,他有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来看一些美丽的泉,显然画的是一个希腊的古代女神的形象,非常的优美,从人体的比例来说,动作非常的优美。那么漂亮那么优美的一个女人,但是她背了一个那么重的陶罐,她拿的动吗?里面还装满了水,她还那么的优雅,她能做到吗?你想想看扛着那么重的一个罐子,水还不能流出来,这可能吗?所以他在营造这个东西的时候,完全不考虑实际逻辑的可能性,但是它看上去好看。所以安格尔在画画的时候当初曾经有人批评他说,他是一个走在希腊废墟上的中国人,干嘛要把中国人扯上去?因为对于法国人来说离希腊最远的就是中国了,因为欧洲人认为,希腊艺术是他们的传统,意思就是说他不懂。


    库尔贝的这张画里面画的是我的画室七年的预言,他说他画他自己,我给大家看这一幅画的目的并不是技法有多大的改变,不是的,他其实受了很多影响,他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有大的革新,最重要的革新在哪里?是他对待艺术的态度,这次画面的中心不再是耶稣基督,不再是国王,不再是神邸,而是他本人,他本人在那里画一幅风景画,旁边是一个所谓的女神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代表是纯洁,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最真实的。这边就是他绘画的题材,全部都是最底层的农村里面的人物。这边是他的灵感知识分子的朋友,换一句话说,库尔贝选择了他自己的生活,他把他自己看成是最中间的人物,这张画的题目就是叫做库尔贝先生早安,什么意思?作为艺术家我最厉害,这就是当地的绅士,乡亲们要向他敬礼,说明他提出作为艺术家我是最厉害的,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不要听任何赞助人的话,我头顶上再也没有任何的老板,我可以有任何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生了现代主义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艺术家开始做自己的主人,他开始真正的强调我个人的个人性,我个人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这个是他真正的革命性,而不是指他的绘画语言,绘画语言里面。


    在整个美术史上,使得绘画从叙事性推向现代艺术概念是谁呢?他就是马奈尔,很多人认为他是印象派画家,我不那么看。我个人认为他还是一个写实主义画家,他是真正的一位彻底的通过绘画语言把整个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传统彻底解购掉的一个人,我的证明在这里,草地上的午餐是非常著名的,每个人都拿它说事,当时这张画画好以后,巴黎报纸大骂这张画,说他伤风败俗,说这些人周末以后好像带着女人到外面去干坏事,因为你们可以看到这个里面两个男人是武装到牙齿,旁边的女人一丝不挂,而且最可恶的是这些人都是有名有行的,马乃尔的模特,马乃尔的哥哥,远处还有一个洗澡的女人,那件衣服也有问题,不管怎么样有问题。马乃尔非常远望,因为他画的不是实景,你们看,这是拉菲尔的一张画,当时的人做出来的,他是把拉菲尔的雕版画画下来,所以你可以看到马乃尔这张画的出处不是真实的情况,明明是说传统上有的,这是一个来源。第二个来源是田园合奏,一开始也有人说这是乔尔乔那的画,这张画也有问题,两个男人明明是纨绔子弟,在那里玩,穿着衣服的,两个一丝不挂的女人可能吗?提加这张画也有问题,还有一个拿着水瓶往井里倒水,只听说在井里取水,又谁往井里倒水,所以这里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当时就是利用衣服和不穿衣服在视觉上面非常强烈的对比,也有可能这两个少年只跟自己说话,完全看不到这两个女人,有可能这两个裸体女人就是女神,是作为一种预言化的存在,他们并没有看到她们。但是在这张画里面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马乃尔的这张画里面你们有没有发现女人的裸体,和后面的背景一个是特别的亮,一个是特别的暗,在马乃尔画这幅画的时候,正好是摄影术在欧洲刚刚产生的时候,黑白照片的出现对当时的画家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马乃尔做的事情就是黑白照片对他的影响,他是对传统有很多了解的,我收了他1千多他画的图象,他有大量的临摹,在他临摹古典节奏的过程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做了一件事,有意识的消除了画面的虚实性,有意识把空间变的更加的扁平。


    捷克大卫画的(雷卡女儿夫人像),新古典主义的,没有说的,又经典、又漂亮、又典雅、又高贵。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大公女,有没有发现动作很像?姿势、动作是不是很像,显然安格尔在画这张画的时候前面是有一个影子的,一个很典型的新古代主义的做法,但是这张画里面,脑袋上是土耳其的打扮,但是实际上像是拉菲尔的一个影子上面的圣母,还有布朗茨诺画的风格,但是这张画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女人多了一节尾追骨,这个背有点问题,人的身体完全是软的,而她的骨架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有你永远搞不清楚他的左腿是怎么搁到右腿上面去的,如果你去想他的逻辑关系,这张画完全出现问题了,如果不想问题,这张画非常的养眼,因为安格尔要的就是女人圆的线贯穿整个画面,所以你看上去很舒服,可是你仔细去想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19世纪的时候,艺术家追求的为艺术而艺术,非常典型的唯美主义,为了完美主义,他可以牺牲很多所谓合理的世界。显然马乃尔的奥林匹亚,脑子里面都有这张画的影子,可是他把它画成什么样子了,这张画被画出来的时候,也是背艺术界骂的一塌糊涂,说他就是把妓女当作女神,哪像一个女神,像什么样子,想象看,马乃尔的脑子根本不在这个地方,注意这个画面里,基本是一个非常鲜明的明暗对比,黑白,画面几乎是平的,注意这个画后面的黑孩子,你基本注意不到他的脸,只能注意到他的花,他的脸和后面的背景粘在一块,而且和那只可疑的黑猫粘在一块。就变得很诡异,这个黑猫和那个黑孩子的脑袋和黑的墙形成一片,这个画面的叙事性完全消失了,马乃尔最大的攻击是什么?他使画真正回到了视觉,因为他认为画是给人看的不是给人读的,所以绘画在进入现代以后,是逐步从深度空间往前走。在往前走的过程当中,他的叙事能力讲故事的能力逐渐的削弱,并不是完全的消失。他非常喜欢格亚的画,看的出来这张画肯定从这儿来的,像吗?但是格亚的画是成调子的,两个前面漂亮的女孩在看街景,后面有两个男人阴影里面好像很吓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背后有一种什么故事存在。这个地方也是两个女人后面只有一个男人,基本构成一个三角色金字塔的构图,但是最可恶是前面的绿色栏杆,把整个画面都封住了,你看到就是绿色、白色、黑色,一下子变平了,而且前面有一个女人的花是戴在脑门上的,有谁这样戴花,可是这个花在这里变的很重要,一下子把画变扁了,几乎像剪纸一样,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你只有视觉上面的可能性没有叙事的空间,所以这个就是我说的解购的能力。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这是格亚非常著名的一张画,就是拿坡仑在入侵马德里以后进行的屠杀,注意这张画里面这个灯光是从下往上的,所以他显得有一种强烈的戏剧性,人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因为格亚是亲眼看到屠杀,所以他有强烈的情感在里面,枪毙(马西米皇帝)是马乃尔画的,画的是墨西哥一个皇帝,也是一个真的事情,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幅画极端的对比,那边的枪几乎插到皇帝的身上了,但是后面这个人在摆弄枪,后面还有人在看西洋镜,所有情感上面的东西跑到那边都消失了,完全没有了,应该具有的情感叙事戏剧性激动人心的东西到了那张画里面基本看不到。


    这个就是他有意识的解剖,这时他晚年画的一张画,我觉得是他所有的对绘画理解的一个总结,在这个总结里面,你仔细看这张画里面的女仆,是不是她桌子上面的近物比她本人更漂亮?前面那些葡萄香槟酒杯、水果显得更加的生动,而她显得很漠然,关键是被提问:她衣服的领子给搞坏了,这个领子是几何性的,两个手臂完全变成一个三角形,完全每个表情,实际上她的面前是有一个人,跟她在讲话。这个男人就是镜子里面的反射,在马乃尔这张画里面主体不是这个女人也不是前面这个近物,她的主题是背后的大厅,真正体现是酒吧里面镜子里面反射出来的镜像,只有这个镜像才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可是这么一来你的叙事性全部消失了,因为只是在镜子里面,明明在镜子里面有一个男人在跟她说话,所以她的说话跟她的背影是不吻合的,她和那个人说话,但是她一动不动,其实这明明是一个人,所以在这个画面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细节,就在这个细节里面对于马乃尔来说,他从来不画宗教,他画的就是当代的生活当时的情景,可是在这个情景里面你看不到故事情节,你看到是一个旁观者在看到所有周围芸芸众生所发生的故事。所以以他的努力,他逐步终于使绘画从解读的方式还原到了纯粹视觉的方式,没有马乃尔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印象派。印象派的产生,关注视网膜对周围阳光底下的变化,所有看到的东西,印象派解放了调色板,使得画面的色彩更漂亮。


    我们总算看到一个印象派的画家,你们注意这个画面里面什么是主体?是花还是人?可是如果你说花是主体占大部分,但是人在习惯看一幅画的时候,只要有人就会看人,可是这个女人非常的可恶,她的眼光在朝外面看,这样一来你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你会跟着这个女人的眼光跑到外面去了,所以你的眼光不可能固定在这个花上面。一个是他受了浮世绘的的一些影响,最重要他还是受了摄影的影响,因为照相机在拍照的时候你在找构图,当你在拍实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镜头永远有一个局限,就是你要截取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的结构永远不可能像绘画的构图那么的完整,而他做的就是这个,莫名其妙他的画中间永远是空,你的眼睛固定不起来,可是文艺复兴建立起来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中心,画面必须要有中心,从中心点展开你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来他的故事情节就消失了。


    这是另外一张更典型的画,画面里面每一个人的视点都不一样,连小狗都这样,每个人看的方向全部都不一样,你看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孩,小孩所有的目光方向都不一样,但是在叙事性的绘画里面重要的一点,人的目光,画面里的目光对观者的影响特别大,最可恶是旁边的人,几乎像是一个门框顶在那儿,他到底是在里面还是外面,他到底是不是在空间里面,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构图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幅画中心点是空的,你的眼光固定不下来,你不知道应该确定在什么地方,以这样的方式你可以看到这个画面整体的叙事性和主体性全部消失了。


    温那画了26张大教堂,他的做法是早上8点画,画到9点换一个画框,9点到10点换一个画框,从早晨一直画到下午,肯定画不完,第二天8点再来,把昨天8点的画继续画,到9点把昨天9点的画继续画,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印象派的人相信,任何的事物都依据光而存在,光线的变化会彻底的改变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说他们依赖的是什么?眼睛的感觉,在光线底下眼睛的感受,这个是我拍的,因为我实在找不到跟他相似的图片,这是我几年前去鲁昂的时候,其实我也是冲着这张画专门跑到哪里去,因为我一直在想这张画是怎么回事,你们可以看我故意把这两张画放在一起你们对比一下,有没有发现印象派的画虽然非常的漂亮毫无疑问,可是有一个问题,在所有印象派的光影游戏底下,建筑的结构几乎被熔化掉了,命名是一个大的建筑,但是在光影的游戏里面,它的结构都松散了,都没有结构了,没有人认为他的画不好看,太漂亮了,毫无疑问。


    比索罗的画,所有这些印象派的画基本上对象都是风景,为什么这么做?印象派的画家有意识在回避讲故事,有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为了使他保持纯粹视觉上面的感受,在画风景画的时候你看不到任何的情节,任何的故事,你所有的主题性也就是你看到写生的风景,他们不是在画室里面画,而是坐在眼前画,是纪实性。所以印象派以后出现了三个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后印象派的画家,塞上、梵高、高根,他们的做法全部都提出对印象派最大的批判,首先是塞上,他对印象派的画法很反感,他认为印象派的光影游戏里面把所有绘画里面最重要的元素,节奏的元素全部都消失了,所以他想要重建绘画的秩序,但是他也面临一个问题,因为他很明确的认识到画是两度空间是平面,可是人看到的景物和实物是三度空间的,那么他认为过去的这种再现性的写实时绘画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在平面上面做一个三度空间的假象,他认为这是不对的。他的做法更有趣,他在画面上同时展示三度空间和两度空间,所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画的问题,这盘水果和这盘水果根本不在一个桌面上,在这盘水果里面这个桌子是这样的,这盘水果那个桌子是那样的,也就是说,这盘水果和这个桌布显得很和谐,这盘水果和这个桌面也可以,可是他们放在一起完全出现问题,就靠他来做平衡,所以塞上的画里面完全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来考虑结构,所以他的绘画里面充满了张力,再也没有三度空间的透视点,而且你的眼睛不断从这个地方看到那边,你感受到里面的紧张感,是因为他把二度和三度空间的意识同时放在一个画面上。这样一来人的视觉就有了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就形成了画面的一种张力,但是对于他来说,对于结构的认识和分析就变的非常有意识。


    这是他画的苹果,我叫这些苹果概念苹果,很像现在汽车工业里面说的概念车,为什么那么说?合理的苹果应该是这样的,放在桌面上,是一个很典型带有趣事性的苹果,苹果也像苹果,他们放在一个位置上,可是他的苹果会不会滚下来?没有办法去交代,你不知道他的重点在哪里,但是作为一幅画他太漂亮,所有的笔触、节奏、色彩关系都有非常稳定的感觉,但是这个稳定的感觉是绘画当中的真实,想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我觉得不用解释,任何一个人看到梵高都喜欢他,只要看到画就受到他的吸引,你可以看到他所有的日记都在说每一种色彩代表一种情感。所以对于梵高来说情感的表达就是最重要的关键,没有一种色彩你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看到,而且最可怕是天空是鲜绿色的,天空什么颜色都有可能就不会是鲜绿色的,当然这也有很多的说法。高根画的是一个土著部落,他是单线平图,注意水面的波纹都有轮廓线,一块一块  颜色集中起来,他有一句名言说,他说一个平方的绿色和一个平方米的绿色在视觉上面的强度是截然不同的,这句话实际上对现代绘画的理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大和小,你的色彩所占的面积对人的视觉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这个画面里面不仅有流动性,而且有想象的空间,因为他不是一个实际生活空间。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