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后印象派画家的自画像说明一个问题,塞上,注意他的目光,他画面的结构背景和前面结构之间相互之间,梵高的神经质,背后绿色的背景非常的可疑。注意他的眼神,我们来看高根,他完全是一些不顾,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他承认自己是邪恶的,但是邪恶又怎么样的,他的头上一个圣徒的光圈,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圣徒,就算你们说我邪恶,但是我自己认为自己是圣徒,所以他手里拿着一条蛇,这个蛇应该是亚当原罪里面的蛇,因为上面还有苹果,所以他就把所谓的原罪包括植物,他故意把自己的脸画的很歪,为什么?因为他关注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根本不看外面。后印象派的三个人说明这样一些问题,塞上的绘画里面关注是结构和次序,梵高在绘画里面表达是激情,高根是想象力。你们知道任何一件艺术作品,这三个元素是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少了哪一个元素你的艺术作品都会缺少感染力,没有情感,怎么感染人,没有结构怎么成画,缺乏想象力没有创作力。
进入20世纪以后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出现,现代主义运动的出现最强调三个元素,直觉、理性、创作力,就是由这三个后印象派的画家,把一件艺术作品里面基本元素分离开来,把这三个元素进一步的强化了,所以说进入20世纪以后你可以看到,非常直接的前面的三个运动,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基本上就把这三个人最关注的三个元素变成真正的现代主义运动。
我们来看马蒂斯的画,单线平图,尽可能的简化,但是色彩非常有表现力。莫迪利安尼,我们知道这种习惯性的裸体以前传统上都有,可是他的做法是把所谓写实的表达方式,尽可能的简化掉,但是非常优美的韵律感节奏感以及人体需求感官上面的美感全部都保存下来,所以他们追求语言上的警觉性,你可以在野兽派的绘画里面看到非常的明显。表现主义是激怒别人,要多难看就多难看,哥特式的教堂尖锐的线让人感觉难受,卡斯诺他的自画像和模特,画成一个很可恶的士兵,永远让人想到性格暴利。德国的表现主义画的是最后的晚餐,没有人想到最后的晚餐被弄成这个样子,但是他却非常好的强调人的内心情感,在这幅里面几乎看不到人的形象,但是非常强烈的笔触色彩和运动旋转的感觉都会和人的激情联系起来。
苏晴是一个疯子画家,他画的风景画,好好印象派的风景被他弄成这个样子,所以他的目的根本不是画房子。而立体派是最接近塞上的分析性的画法,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的做法,可以清楚看到把人体解剖成几何形状,然后再进行重组,里面有原始艺术的雕像,使得这个画面一个充满很多的张力,因为有很多的几何形状,感觉上非常有冲击力,还有一点因为他的画是故意刺激你,尤其是这个人的脸,是非洲雕刻,把这个人从360度的转弯,他把前面和背景缓步扭在一块,用他的话说他说是第四维空间,不管怎么样,这幅画的破坏性非常强烈。最终立体派的结果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叙事性像切豆腐一样切成碎块,所以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碎片式的组合,这个碎片式对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意大利的未来派,意大利的未来派是强调立体主义里面的运动感,所以他说在跑动当中的小狗根本不是4条腿,应该是有24条腿,所以他就真的画了24条腿,上面的狗绳子也很多条,这就是一个概念上面的理解,我要在一个静态画面表达动态的时候从观念上去解答。
波乔尼想要表达的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个动作,而是一个运动或者是动作本身在立体派在强调运动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简化语言到变形,到有意识去丑化对象,我们都可以看到越来越激烈的倾向,他是完全由艺术家个人的眼睛,个人主观的倾向来看这个世界,它完全不去考虑公众怎么想,所以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是进入现代艺术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原来我们看到的写实主义的绘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公共性,比如每一个人都是基督徒,每个人都可以看懂,所以写实的图形每个人都可以看懂。如果是画神一定要画的很高尚,所以在原来的绘画传统里面,有一个共识性,公共性和共同的价值观念,画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1883年的时候,尼采说,上帝死了,说明什么?基督教不再是作为唯一统一整个欧洲文化价值的宗教,一旦这句话说出来以后,一旦基督教不再成为统一欧洲人宗教的时候,人们会做什么?价值观念统一的共识性,统一的标准消失,艺术家为宗教服务,为所谓的王公贵族服务的位置上面摆脱出来,当他想要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他怎么做?有可能他就不再画讲故事的画,一旦不需要讲故事,你就有可能不一定画写实的画,没有必要画一个真实的人,你就想画你自己的画,你在画你自己信要画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释放自己内心的激情,所以现代主义以后,把理想化的写实主义的传统具有公共性的价值,共识性给抛弃掉了,所以我们在说现代主义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家他的本质是什么?其实非常的简单,艺术家的个人性,本质来说,现代主义就是个人性,艺术家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所以现代主义以后,艺术家不往外面看,他开始往里面看,艺术家开始关注他自己个人的内心,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个绘画是如何从写实的这种水准,一步一步的变成抽象。
康米斯基的画,就是完完全全的抽象画,他画的就是自己的内心的感受,这个人相信奇怪的东西,他相信西藏的喇嘛教,他相信宇宙的交流,他相信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神秘主义的交流,通过纯粹的绘画语言,色彩线条的运动实现的交流。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关注是人的内心,当你在关注个人内心的时候,你没有必要画人人都能看懂的画,这样一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这些所谓现代艺术家就开始自我放逐,他们跑到象牙塔里面去了,他们知道老百姓看不懂他们的画,他们无所谓,因为他们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艺术在发展以后,非常明显的看到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脱离,艺术变成一个小群体人可以理解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主义艺术家他们是在有意识逐步的去培养一批新的观众,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写实主义的画,所以你看他的画,从以前表现激烈到成熟时期非常理性的几何形状,但是他仍然是抽象的,这个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像是蜉蝣生物一样,在显微镜才可以看到的东西,所以说现代主义的绘画走到抽象有没有发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的目的就是为什么以前的绘画要拼命讲故事,他那么的写实干什么,他为了让别人相信,最初是为了宣传基督教的教义,但是释放出来以后,一旦艺术家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件就是做他自己的事情,一旦绘画回到视觉他就会去关注绘画语言本身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和绘画语言本身的纯粹性,他想和形象、写实脱离关系,这个变的很重要。
在抽象之后1917年在欧洲有一群艺术家非常的搞笑,就是所谓的无政府主义的艺术家,(达达派)艺术家是非常典型的无人文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的知识分子艺术家,都对由战争引起对欧洲的破坏,不仅仅是战争的破坏,而且是对整个价值观念,对人的一种相信西方理性至上,所有价值观念的怀疑,彻底的放弃。我给大家看这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尤沙在做了这件作品之后他再也不画画了,他这张画的目的是什么?他告诉你,什么是绘画?他用非常尖刻的语言来说明什么是绘画,仔细来看,这里一排这是一个色系,表明绘画是用颜色表达的,这是一个开葡萄酒的开瓶器,放在这里,这是一个长度概念的作品,这里有阴影,这里有一个手指示,是指绘画里面所谓的主题,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发现这部分的画布是裂开的,油画布被撕裂了,中间用了一个别针别住,这说明什么问题,我想告诉大家这个裂缝是他画出来的,而这个别针是真的,想清楚他想干什么了吗?他想告诉你什么是绘画,绘画他认为就是一个假的,所有的绘画都是错觉,都是编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所以他用一个画出来的裂缝和一个真实的别针,在这样的关系来告诉你对不起,这个东西是骗人的,你不爱去信它。那他干什么呢?这就是他最著名的小便池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胡子,目的一看就是挑衅,这个小便池给它起一个优美的名字——泉,他用厂家的名字作为一个所谓的签名,厕所里的东西拿出来,人人都会觉得很丢人,他就是挑衅,他纯粹就是跟你开玩笑,他用这种方式嘲笑西方艺术传统所谓审美的价值观念,可是我们在这儿看的不是这个东西,我们看到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两样东西都是现成品,他没有去画一个小便池,他是拿了一个实物,我们叫它现成品艺术,因为他觉得在现代社会里面没有必要去画一个东西,最重要是你面对社会现实的时候,你的选择最关键。就这样开始,艺术家认为,头脑、思想、理念比你手的技术要更重要,在思想当中理念是第一位的。你们注意这是一张明信片,是一张现成的印刷品,他在印刷品上画胡子,他不是讨厌蒙娜丽莎,他也不是认为蒙娜丽莎画的不好看,而是因为人人都看蒙娜丽莎,你们想想有多少人看过原作,有人看过,但是看过的人非常少,人人都知道蒙娜丽莎怎么回事,教科书、图片、电视、电影各种各样宣传性的图片,所以说没有人说这个蒙娜丽莎很难看,如果你说蒙娜丽莎很难看,群起而攻之,人人骂你不懂艺术,你蠢没有趣味。所以就是说蒙娜丽莎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标准,他这个做法是对标准进行挑衅,而且这是一个明信片,传播的明信片,他的意思就是人们没有真正理解认识艺术,如果认识和理解艺术,就要去看真作,也就是说他用这种东西挑衅人的一种习惯跟思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就会非常之大。
到上世纪20年代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基本出现这样两种倾向,一个是绝对理性,一个是绝对非理性。绝对理性是以蒙特立安为主和俄国共产主义为主,他的画就是红黄蓝黑白灰,再加上黄金分割率,俄国共产主义画家马列维奇,所有这些画说明严格的几何形,在这个方块里面,他称自己的方块就是他的圣像画,他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俄国共产主义,你们知道在苏联这个地方,他们的理念眼光是朝未来看,他们不看现在和过去,很多人都是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都是想和过去决裂,所以在所有的形象里面,你们可以看到从相对的写实变成完全的几何形。
还是马列维奇的画,这是他未来集体农庄里的庄园,这些人都没有五官,为什么?不需要,因为在未来社会里在他们的头脑里面人不需要有个性。
还是构成主义,达博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你可以看到在他的理解当中,这种立体构成的语言,他们想要说的都是在未来社会里面高度的工业化、高度科学技术,最终是理性至上高度秩序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的个性并不是最主要的,这和包豪斯的理念非常的接近,所以这边看上去一个数学和物理的模型,也就是所谓绝对的理性,这是20年代以后。
还有一个绝对的非理性,就是超现实主义,他不是往未来看是往内心看,他只是在人的梦境里面写文章。你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空间都是错位的,任何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都会在他的画面里面出现,没有时间性,你不知道白天黑夜,没有确定性,所有的空间都是无限性的,这种形象非常的恐怕,如果这种形象越写实就会越可怕,在现实生活当中找不到及但是你觉得什么东西被缠绕住,有什么所谓的问题,很多超现实主义原动力就是来自于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还有所谓人的信誉动力,对于人产生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影响。
瑞利马里特,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用的是很写实的方式,比方说古希腊做雕像的人最后爱上自己的雕像,最后雕像变成活人了,这是做的非常精彩的一幅画,在恋爱关系当中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被缠绕在一起,永远摆脱不掉,但是也会受他吸引,说明当信誉的动力在人的潜意识里面起作用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摆脱他受他的诱惑,但是你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所以他用这种形式非常贴切把人不敢说出来的感觉非常好的表达出来,而且非常的写实,是不是人们都会有一种感觉似曾相识,但是又完全不可能,最恐怖是下面一张,你们说呢?有没有这种可能你哪天照镜子看到这种情形你会怎么样?但是他的画太真实了,壁炉里面跑出火车,火车象征的含义并不是动的感觉,而是和时间联系起来的,特别是19世纪以来,英国人非常讲究准时,火车的时刻表永远是跟时间的概念在一起。而在梦境当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所以像是这样不可能的感觉,就会让人觉得非理性的元素对人的影响可能会变的更大。大苹果我还不去说它,它主要是改变事物的常规比例,搁在一起你感觉很可怕。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题目,听的房间,它是让你听的,你看到这么大的一个苹果在不断的膨胀,所以他把在常规概念里面不可能的东西全部都改变了,不同的空间纬度,不同的领域东西全部搁在一块。
给大家看这幅画,是什么时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你们一定听说过存在主义哲学,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它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它是一个幸存者的哲学,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欧洲,战场在欧洲,整个欧洲变成了废墟,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前部战争的影响,在胜利上、精神上、道德伦理上都受到了彻底的摧毁,我给你们看这张画的目的在哪里?这里画的是什么?其实都是来自于美术史上的背景,伦布朗的大牛排,维拉斯维斯的教皇,他把大牛排和教皇放在一块,教皇在疯狂的尖叫,这个牛排感受到人在受到酷刑时候的状态。
一看培根的画就知道,这是50年代左右画的画,经历了二战之后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当人的心灵和身体受到战争彻底摧毁的时候,人的任何尊严都没有了。勉勉强强活下来的人会变的无限制把内心的痛苦放大,不仅仅把个人内心的痛苦放大,而且会把这个痛苦强加给别人。看到所以说从他眼睛里看到任何的东西都是扭曲的。
乔波特里尔法国人,波特里尔他在希特勒占领法国的时候,曾经被拉去陪访,在行刑的时候,旁边的人都被打死了,靠在墙面上被打死了,只有他活下来,从那儿以后他眼前看到的就是在墙壁前面被人打死的那些人的脸,可是他也没有办法面对那些人的脸,结果你可以看到那些模模糊糊被打死人的脸以及他后面的墙壁。这就是所谓的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的绘画,所以他的技术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经历了战争摧毁以后的状态,非常可疑的墙壁,非常可疑的红颜色,有没有发现这个方块里面的洞是被子弹打出来的,你都可以看出来这些艺术家直接筋力过战争的痛苦才会有这样的感受。吉贝菲也是法国人,他利用画小孩,注意表面全是非常粗糙,你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人在经历战争时候的痛苦。
我最喜欢这张,太可爱了,因为这只牛太可爱了,我们看到表面斑斑驳驳的东西,其实带有强烈情感上面的力量,所有这些东西都没有办法回避,这些人曾经经历过战争的痛苦。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他内心的痛苦极端的放大。在他们的绘画里面,这是他后来的画基本变成黑色,后来就变成这样,非常的压抑,这是一个俄国人,后来在欧洲。在这些抽象画里面你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有形象在里面,好像是内心不安的感受。
刚才我们说的是欧洲人,现在我们来看美国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开始的影响是一个智力人叫做马卡,他其实是把超现实主义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超现实主义的感觉,里面有一种昆虫的感觉在里面,但是也不能确定。他的画有多大呢?他的画长到10米,高2米,长10米,结果会是什么样?
这是一个亚美尼亚人,战争的时候,他逃离苏联,他的母亲和带着他8岁的妹妹,当时他只有15岁,在逃亡的路上他母亲死了,他最终从亚美尼亚逃到美国,当时他是15岁,他的妹妹只有8岁,这是她妹妹的肖像,所以最后他就画这样的画,这个人后来成为一个受虐狂,他在战争当中经历的痛苦永远无法摆脱,这张画给他一个可怕的题目,他说人的攻击机关是肝脏,我们看他的画的颜色虽然很强烈,可是在我看来都像是在滴血,在这个抽象画里和科瑞奇他们有一个本质上的不一样,就是让人感受到非常强烈的痛苦,而且他把这个痛苦无限制的扩大,这是痛苦的真实性。
杰克森保罗他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在50年代人的一种心灵状态,经历过二战时期的心灵状态以后,人的心境是非常相似的。波洛克最大的特点是发明了滴流绘画,在看他的画面的时候,你看的不是画的景象,你看的是什么?是行动绘画做画时候的过程。这个画的特点是什么?没有图象,没有中心,他的空间是无限放射的,你可以看他的细节,看这些细节知道是动作留下的痕迹,我们来看他作画的形式,他不再是架上作画,而是在地上,注意他用笔的方式,拿着染料罐,笔是拿的很长,沾着染料甩出去,所以他的动作很激烈,然后绕着画布走,最后这个画是什么样的呢?看到哪一块合适就剪下来。
这是一个欧洲抽象展示绘画,他在表演,有的时候他会踏着小步舞曲,穿着中世纪的盔甲,有时候会穿着长袍,注意他的画架是竖起来的,欧洲人传统的习惯,所以这样的画是有上下左右的。可是波洛克的画呢?我们刚才看到他的画没有上下没有左右,他的画面更像是宇宙的空间,无限制的扩散,没有中心点,更加不要说叙事性了。德库尼好不容易来一个画女人的,但是他把女人画的特别可怕,露牙齿、瞪大眼睛的,你们知道这些参照的女人从哪里来了的吗?就是明星杂志,那么漂亮的女明星,他给画的人魔鬼样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人的形象只是他的一个借口,他的目的是想画一个抽象画,我们来看他作画时候的激烈动作,这才是他关注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里面可以看到人的激情放射是非常极端的。一看这样的画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是马德维尔画的西班牙的挽歌,这幅画有多大呢?所以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他会把个人内心的痛苦放大,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别人的身上。第二个他会把画的尺寸做的非常大,使得这个画具有更多的环境因素,当你面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时候,你是被包围的,所以绘画不但是像以前那样在墙上也一个距离,你有思考,而这个画是直接对你说话,你没有思想的时间,所以说它是非常激烈的。马克托贝,他1925年曾经到过上海,他曾经研究中国的禅宗,他深深沉浸在东方宗教里面对宇宙的认识,所以他的画面上是星空。这个我也很喜欢,托穆雷,很像是小孩子涂鸦,可是你看他的涂鸦里面是不是有很激烈的感受,画面里面的痕迹显得更重要。瑞斯克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家,我看过相当一部分他的原作,他的画让人感觉非常的可疑,什么是可疑?就是大块颜色与颜色之间边缘有奇怪的感觉,看上去是抽象画,但是带给你非常强烈情感上面的感受,你会感觉被它吸进去,他最后是60岁的时候自杀死掉了。纽门特看上去是非常的现代严格理性的画面,但是我要让你们去想,中间这条白色这个线,不是划分,他在理念里面只是裂缝,你一旦想到它是裂缝就变得很可怕,如果你走的地面或者是墙壁突然裂缝,会有什么感觉。所以说多多少少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这样的一种雷因哈特,看这个蓝色里面有一个十字架,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所有的这些绘画都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什么问题?就是从西方的绘画传统的角度来说,到了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西方的绘画传统结束了,曾经有人我记得前几年美国有一个作家他写了一本书《艺术史的尽头》,也就是说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原来意义上西方绘画的语言,从写实也好抽象也好,他的价值观念,他的表达方式,他的语境和话语,到抽象表现主义以后已经发展到极限,一旦抽象以后你还画什么,一旦内心画以后,再下去你要干什么?所以我原来要说当代绘画的困境,主要一点就是在这里,因为我这个讲座里面是两个部分,今天肯定是来不及讲的,所以只能讲一个部分,我想说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是我给他的一个主题。
西方绘画传统它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古典主义的传统,就是讲故事叙事性,所以这种画法是再现性,是一种再现性的主体性的创作,再现性主体性的创作表达形式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为什么要写实?为什么要理想化,如果我画的是耶稣基督我画的是圣母,我是不是要把他画的比平常人更美,所以你一旦要画崇高题材,你想把他理想化,就会变得很自然,他的价值观念是公共性和共识性,所有的人都可以看懂,在19世纪以前的欧洲绘画,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看到这样一致性的原则,可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一旦绘画从理解、阅读、叙事性、讲故事转到纯粹视觉性的时候,那就是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艺术,它从本质来讲是艺术家的个人性,非常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所以是表现性的,表达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是他们最主要的动力,而他的形式是抽象行的,他不需要写实,不需要外在的东西,他关注他内在的情感,所以这就是抽象的语言,强调的是艺术家的个人性,这个我认为是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一点。
二战以后怎么样,60年代以后怎么样,60年代以后出现主要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艺术主流以绘画和雕塑以外的形式,比如行为艺术、装置、现成品艺术、录像艺术、大型艺术,这些东西统称为非博物馆艺术,主要是指60年代艺术家的态度改变,他们希望作为一个积极的角色来参加社会生活,他们希望彻底的改变博物馆艺术的机构性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念,他们希望彻底打破博物馆艺术架上的标准。所以说非博物馆艺术才是60年代以后非常主要的形式,但是它不再是写实、再现,也不是表现的,它重要的不是对内心的情感,而是对社会的关注,所以非博物馆艺术是观念性,艺术家的理念变成是第一位的,艺术家变成了哲学家,他有权利解释他自己,而他的形式就是多样化的手段,而他所关注的是艺术作品表达的社会性,所以你想想看到60年代以后,强调观念性,强调社会性,这样的艺术还有可能是美吗?有可能吗?有没有可能是那种闲情逸致审美趣味这样的呢?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来看美术史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艺术永远是和当时的生活有一种非常紧密的关系,当代社会里面的变化太大了,我觉得有一个担忧是什么?鼠标一动所有的信息都来了,什么结果?任何一种深刻的思想,任何一种专业化的知识,任何一个重大的事件,最后都转化成信息获得,一下子每个人鼠标一动每个人都是博学家,天下咨询无所不知,结果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对于任何一种事物的认识,全部都没有个人的体验,全部都是被告知的,结果呢?结果就是你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深入的,不可能有个人体验的东西会是什么样的东西,任何东西都只能活在表面上,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体验,你不可能真正去了解它。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当今社会任何的事物都可以变成娱乐性,重大的事件、灾难、罪恶随便什么东西,什么时泰国的红衫军、本拉登管你是什么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任何的严肃的东西全部都消失了,没有严肃了,任何东西都已经变成是娱乐性了,这都是我们所谓的大众传媒给你传递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社会里面,以这样面对而的时候,你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那种养眼悦目的美吗?没有问题你去博物馆可以看到以前的东西,但是你现在还能去做吗?能做到吗?你有这样的环境能去做吗?你有这样的语境去做吗?你有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标准吗?想想看,最终我们在看历史和看现在来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一个事实,所谓艺术应该是美的,应该和事实的,这个我想是完全两种概念。所以从186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150年里面我们看到大量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改变,价值观念艺术家的态度,表现手法所有的东西都在变,有一点并没有变就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是他们的希望和他们的恐惧。
我已经没有时间再去讲了,其实我还是有一部分内容是从60年代到现在,但是已经没有时间讲了。
主持人:我们这场讲座就到这里结束了。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