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西我东”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站 2010-06-25 10:53:54 来源:《顶层》 沈崴崴 点击:
租金纠纷、拆迁纠纷、地产纠纷,从去年开始在艺术区集中爆发,艺术家被迫不断迁徙,诸多自发形成的艺术区被夷为平地……

草场地

继租金纠纷、拆迁纠纷等类型之后,又发生了艺术地产产权纠纷。2010年3月18日,北京怀柔区桥梓镇沙峪口村委会起诉北京北上苑现代艺术馆“合同无效”官司开庭,被媒体称为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地产官司”。它既非租金纠纷那样属于个人利益冲突,也并非008和正阳那样属于商业性地产开发和艺术家群体去留的矛盾,而是村委会和合法企业之间的纠纷。上苑艺术馆素来以“国际艺术家住馆创作计划”为招牌,村委会诉称上苑艺术馆兴建了作家公寓买卖,进行了房地产项目开发,要求判决该地块“60年土地使用权”无效。而艺术馆方面则称,村委会指控的“非法房地产开发”并不成立,因为债务和日常开销所迫,投资建设的四套作家公寓经协商后,只是以成本价转让或免费提供给了诗人蒋浩、作家残雪、艺术批评家高名潞和四川美院教授张强,转让行为没有任何利润产生。此案将会如何发展,人们正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地产神话——天上掉的馅饼

位于小堡西街149号的林雅轩画廊于1994年进驻宋庄,是最早来到宋庄的艺术机构之一。当时,画廊主人林楠和岳敏君、方力钧、杨少斌、王秋仁、陈光武等十几个艺术家从圆明园画家村迁至宋庄。林楠回忆道:“1994年,宋庄所在的小堡村年人均收入只有500元,到了2008年,2000多户村民的年收入是3千多万元,201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是1.7万元。这些数字,纯粹是村民因把房产租售给艺术家而获得的,还不包括村民们在乡镇企业和其他项目里的经营收入。”

林楠刚搬进宋庄的时候,四周都是菜地,村里没有一条柏油马路,也没有路灯。林雅买下了一亩地,于1995年春天盖起了房子,是宋庄第一个由艺术家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工作室。不过要说到第一个搬到宋庄的艺术家,应该是张惠平。张惠平发现村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破落院子都是闲置无人的,农民们大部分都到城里工作了。张惠平便询问这些院落能否购买,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消息传开,艺术家们欣喜若狂,居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地产了!“说起来,那时候在宋庄买个院子多便宜呀!”林楠说,“总价1到3万元,就可以买个院子。那时候在宋庄买房的,可以说是全国最早一批拥有私人宅院的艺术家。”

到了1997年,几乎宋庄镇的所有自然村都有艺术家进驻。随着岳敏君、方力钧等入住宋庄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场上连创奇迹,越来越多艺术家聚集在宋庄。2005年,宋庄艺术促进会成立,成员既有艺术家,也有村镇干部。

今天,光在宋庄艺术促进会登记的艺术家就有4000多位,分散在21个村落里,宋庄被称作是中国最大的“艺术硅谷”。是艺术家缔造了宋庄的经济神话,1994年,小堡村只有4个小卖部,2006年则有了8家超市和46家饭店。如果按照一个艺术家1年消费2万元现金来估算,1000名艺术家就可以给宋庄带来2千万元的现金流,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原本因偶然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区,被视为优势资源,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而增加GDP。今年北京通州规划新城CBD,分为八大功能区,其中就包括了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

宋庄模式,差不多代表了全国各主要艺术区的基本模式。北京798艺术区,是原718联合厂,属于军工企业,由前苏联政府援建,于1957年竣工投产,总面积116.19万平方米的建筑,明显秉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风格。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它像其他许多国营企业一样告别了昔日辉煌,日渐没落破败,2万多工人下岗分流,只剩4000多名职工,大片厂房车间闲置,逐渐荒寂。90年代末,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租用荒废闲置的车间进行大型雕塑创作,成为第一个利用798现有空间的艺术家。2002年,798迎来了艺术家进驻的高峰阶段。在短时期内,798艺术区迅速成型,不仅有艺术家工作室,还有各类艺术机构、画廊、书店、媒体,各种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也相继出现。798厂的物业管理部门通过出租厂房来养活厂里剩余的职工,随着艺术区的成型,租金一路暴涨,最早是0.3元每天每平米,到了2006年是2.5元每天每平米,2003年,仅租金一项,物业管理部门就收入3200多万元。

2006年,798被北京市和朝阳区政府列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中关村电子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朝阳区政府与798的物业公司七星集团共同成立了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打造798艺术品牌,北京市政府且投入1.2亿元进行798改造工程。

如今,798艺术区不但每天都有多个艺术展,每年都有“798艺术节”盛事,云集了众多艺术文化界名流,驻扎了众多艺术机构和时尚企业,甚至还吸引了各大国际品牌如索尼、摩托罗拉、迪奥、欧米茄、宝马等在这里举办宣传推广活动。在最火爆的时候,798艺术区的租金达到了5-6元每天每平米,而且房租合同要求一年一签,七星物业的租金年收入超过了一亿元。

“艺术地产”成了热词,地产加艺术的商业模式在新世纪里蔚然成风。如果说宋庄、798因艺术家偶然自发的聚集而日渐火爆带着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之喜的话,那么,“艺术地产”的高温热度则让开发商主动出击,开始投资开发艺术区。

成都蓝顶,最早也是由几个艺术家在双流机场附近工厂区自发形成的、以工作室为目的的艺术区,在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名。这引来了锦江区三圣乡的新蓝顶艺术区,新蓝顶一期的规划建设极尽优雅,遍地生长荷花和毛竹,景色优美,摆脱了艺术区租赁废旧工厂的简陋模式。而新蓝顶二期则更进一步,期待从根本上破解困绕着全国各地艺术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难题,通过将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创意工作园区的土地性质的转换和开发,让艺术家取得土地证和房产证,这种建筑不是商品住宅开发,而是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室开发。蓝顶的规划者和开发者在艺术区著名艺术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将在保持一千多亩自然生态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在二期中开发建设100多至400多平方米的独立式、联排式和集合式三种结构的工作室,共七、八十套。除了产权式工作室的建设探索外,规划者还积极参与引导和推动当地政府展开出租当地百姓自主房以满足年轻艺术家的低租要求,更计划建造一个比蓝顶美术馆的功能更加完备和丰富的艺术中心和一些配套休闲娱乐购物设施。

相关新闻

行为艺术抗议初见成果 501艺术基地租金降低

艺术区场地租金大幅上涨 部分画廊已经或正在考虑撤离798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