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时。不久前,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2010年毕业生作品展。据了解,为了这次毕业展,义乌民间收藏界专门组织了一个10人的“淘画团”,他们预计以每件作品2万元左右收购,这次“淘画团”更是携带了50多万元准备大显身手。在他们眼里,挑选毕业生的作品就像淘金子一样,淘到质量上乘的,未来的升值潜力就会很大。
不过面对金钱的诱惑,即将毕业的学生并不买账。一些学生不愿意2万元就卖掉自己的毕业作品,而是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进入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即便收购价格低一点都没关系。
面对“淘画团”与毕业生之间的尴尬交易,业内人士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收藏需要“淘”,但是怀疑义乌“淘画团”是不是投机心理太重了;也有人认为,美院学生好高骛远,应该理性面对自己及作品,脚踏实地地走好艺术道路……
本期主持:臧福林
本期嘉宾
王东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丁 洪: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特别助理
宣家鑫: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
作品被认可 岂在朝夕间
丁洪:淘画问题遭遇尴尬,义乌淘画团、美院学生两方都有问题。
“淘”字,对于收藏来说,虽然不够高雅,但是形容得很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淘画”并非毫无规律可言,它也有一定的原则。有些画廊或收藏者在收藏毕业生作品时,会按照作品是否具备创造性、民族性、时代性、绘画性做出选择;也有一些画廊或者收藏者,没有自己的原则,而是市场流行什么就收藏什么。义乌的“淘画团”颇似后者,具有太强的投机心理。
我们再来说说淘画的价格问题。从收藏方式上讲,藏家主要分两类,一类藏家会随机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并认为升值潜力大的作品,这就有点像“押宝”;另一类藏家会综合自己和专家的意见,如果多方认为作品有收藏价值的话,那么,此类藏家会对作品进行批量收购,而这种批量形式是让作品价格降下来的有效途径。不论是哪种形式,收藏者渴望低价淘到有升值潜力的作品都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他们渴望的“低价”不应该违背艺术本身的价值,同样,创作者也不能过分高估作品的价值。作品是否能够收藏、是否能够高价卖出,关键是看作品的创作水平,而不是由毕业生本人所决定的。
另外,美院的毕业生们期望作品能够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理想,确实值得肯定,不过,这种想法的背后也存在很大的误区。虽然来自重点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较高,不过,从以往的收藏事实来看,仅有为数极少的作品能够被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购;大多数毕业生的作品都不具备这些机构的收藏资格。通常来讲,美院学生的作品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磨练后才能真正进入收藏机构。也就是说,艺术家首先要获得画廊或经纪人的代理,之后经历3至5年的时间,他们才可以有自己的个展,作品才可能被收藏机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们一定要摆脱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地探索、磨练,而不是“利”字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