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西我东”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站 2010-06-25 14:38:31 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点击:
又是一年毕业时。不久前,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2010年毕业生作品展。据了解,为了这次毕业展,义乌民间收藏界专门组织了一个10人的“淘画团”,他们预计以每件作品2万元左右收购,这次“淘画团”更是携带了50多万元准备大显身手。在他们眼里,挑选毕业生的作品就像淘金子一样


  双方应形成良性循环


  王东声:毕业生作品能否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不是由单方意愿所决定的。能够被这些机构收藏是种荣誉,也是学生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不过,仅有主观因素是不行的,还要看到是否有一个诸如教授、校方的推荐桥梁,以及美术馆、博物馆具备什么样的收购意向。


  通常来说,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购行为具有偶然性,而且数量也是有限的。一个时代,有时只能收藏为数很少的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而且不是所有作品都能被收购。我通常建议那些对艺术充满热忱的学生要很好地留存自己的毕业作品,而不是急着销售出去。因为毕业创作确实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是创作者在年轻阶段具有总结性的作品之一,甚至具有惟一性,待到若干年后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这些作品无疑是其艺术探索的重要见证。


  此外,对于毕业展的“淘画”现象,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关于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营方式越来越开放,挣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以盈利为目的的淘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经济的衍生品,本身无可厚非。并且,这种行为对于即将以卖画为生的年轻画家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关于价钱。毕业作品的售价应根据艺术品位、尺幅大小、功力深浅等方面进行个别判断,有些优秀的毕业作品以2万元收购确实太少,其实真正好的作品要比这高很多。所以,淘画团想要以低价收购却是值得推敲的。


  第三,关于收藏。真正的收藏者,也应该如艺术创作一样,要有品位,而收藏家与画家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


  而淘画团往往希望以大包大揽的方式,在毕业展期间进行大量“囤货”,期待享受过些年后作品升值带来的利润。这种希望在短期内用画换取大把大把钞票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谋利,与摆摊卖瓜子无异,与时下的“炒房”无异,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与收藏无关,更不可能是真正有品位的收藏。


  真正有品位的收藏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知识体系,挑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潜力较大的毕业生,对他们的作品长期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收藏者能够拥有画家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艺术家也能赚取一定费用维持艺术创作和生活开支,从而进行纯粹的艺术创作。那么,这便形成了画家和收藏者的良性循环。而这种良性循环,也能为社会创造出更有水平的艺术作品。


  不要为梦想做无谓的牺牲


  宣家鑫:义乌“淘画团”到毕业展来淘画,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收藏投资行为。义乌淘画团的首要身份是商人,那么他们一定会重视收藏的风险问题。每年的毕业生有那么多,谁的作品有升值潜力是一件极难确定的事。况且,从古至今,能在艺术史上留名的人很少,因此,真正具备较高升值潜力的作品往往是万里挑一,由此带来的艺术投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而面对这些难题,义乌“淘画团”采取了“撒网捕鱼”的方法,即以2万左右的价格购买这些尚未经市场运作和流通过的艺术作品,这种做法本身是无可非议的。


  相对而言,大部分出身于重点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们,都存在着“高估自己”、“梦想太多”的弊病。不为金钱,怀揣着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梦想固然是好,不过,能被这些机构收购的几率能有多少呢?!有的学生认为“齐白石、吴冠中的作品能够卖出如此高的价格,我的作品又何尝不能呢?”也有人认为,“2万元实在太少了,我的作品应该值10万乃至20万”,于是,当他们的作品不被美术馆收藏的时候,就打算束之高阁,以便待价而沽。


  事实上,2万元左右的价格,对于未在市场上流通的毕业作品已经不低了。我们都知道,艺术生的学费比较高,对于一些家庭环境好的、艺术水平高的学生,尚可将作品留存在自己手中,而对于家境不太好的,2万元左右卖出作品,对于贴补学生的生活费、学习资料已经有很大的帮助了。更何况,当毕业作品真正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时,才能被更多的人认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海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