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公社“16年”艺术展 2010-06-30 16:05:5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今日下午,法国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即将在上海美术馆揭晓第七届“第七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刘建华——透悉转型社会的后现代雕塑家

 

【获奖现场】

 

 

 

 

刘建华是中国90年代后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社会批评家。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呈现蕴含于现实表象之内的焦虑,从而透视出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刘建华以其敏锐的观察,对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精辟阐释。他的作品不断传达传统与现代、物质文化与精神世界、消逝的古老文化与新兴消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他对现实的不断思索与充满创意的写实表达加深了观者对周围社会的理解,为倡导领悟非凡的马爹利所推崇,从而成为2010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在刘建华的作品中,他构筑出人们另一种眼光所能抵达的日常之外。这种对简约、纯朴场景的展望与制造,让观者在很短的时间重温了关于个人对纯朴历史的记忆。这样的作品表达出现代性对个人意义的侵蚀和我们对标准化城市的无奈。刘建华正是通过这些非叙事、去符号化的作品,从种种流行的“当代”趣味中抽身而出,转而回到运用中国文化传统去实践一种新的当代可能。刘建华从不将就工艺,而是与一般的做法正相反,为了表达去寻找合适的工艺。他关注的是作品的想象、作品的语言、作品的精神涵义,希望发明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希望由此带来个人的特色。

 

九十年代末,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后现代波普形式被青年雕塑家的大量采用。刘建华的创作着意体现一种物质化时代的道德不确定性体验。2003年以来,他创作了《日常易碎》系列,将日常物品引入材质变异的特殊意义之中,单一的素色氛围,使得观众对真实面目的观察陷入一个剥离表层的范畴。面对西方长期以来对东方文化的“误读”,刘建华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以自己的机智幽默予以一一嘲讽。他以典型的东方符号“旗袍”与“瓷器”亲手制作了一道香艳的菜肴,暗示出东方艺术家与西方话语强权的关系。从没有头部与手部的女性身体我们所解读到的是一种双重的“缺失感”:一方面是打着中国传统旗号的艺术家在这种投机性的变卖活动中己失去了其独立的个体性,空余华美的外壳:另一方面则是刘建华在讽刺地指出这一点时,也感到自身文化主体局部或全部的丢失,从而萌生出弥补自身文化主体的冲动。

 

 

在刘建华的艺术中,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他暗示我们只有从个体角度来研究中国文化问题,才能摆脱对于中国文化的标签化认识,观光猎奇的眼光和当代艺术内部的机会主义心态。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当代艺术重返中国社会,为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命运提供出有价值和尊严的“中国答案”。

 

相关链接

“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巡展第一站盛大开幕

“第七届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艺术家获奖作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