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宋晓霞 研究员
时间:2010年7月17日(周六)14:30——16:30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免费入场
在不同的语境下,学院有不同的意义。在西方艺术史的语境中,“学院派”即是保守形象;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语境中,学院意味着专业的高度、艺术的深度、格调的高雅、品味的纯正——这也是何香凝美术馆连续举办“九大美术院校油画专业毕业生作品展”的基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美术学院是建立学术制高点的地方,它以文化、艺术的高度影响社会,以学术价值和艺术本体的力量制衡江湖,以承载历史和再造传统延续和创新文化。
对于参与学院当中的个体来说,学院是个载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青春记忆。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当他们回溯自己的师承,辨析自己在学院里经历了怎样的滋养和磨练,我们不得不承认学院的营养,学院的训练,培育了学院的种子。在时代的沃土里,这些种子会在哪里开花和结果呢?
本次讲座将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为人们理解学院与当代艺术的新发展,提供一个不同的认识角度。
宋晓霞,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8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向)、200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学位(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方向)。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副编审、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景观”栏目特邀编辑,加拿大约克大学视觉艺术系访问学者、美国国务院教育文化署AED项目访问学者。主编《“自觉”与中国的现代性》、《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三十年》、《有事没事:与当代艺术对话》,著有《吴镇研究》(合著)、《现代性话语与近现代中国画的历史观重构》、《工笔画与中国画的现代发展》等。自2000年以来,策划“刘小东10年回顾展”、“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俯仰的眼——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幻灯交流展”、“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
【编辑: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