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林传奇 2010-07-17 15:01:2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民生现代美术馆于2010年4月18正式开馆,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三个月的展览成为公众与艺术圈热议的话题……

 

何馆长:首先我觉得民生美术馆的定位是严肃地梳理历史,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这是我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历史梳理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命题。我们在推动当代艺术未来发展中,态度也非常清晰,坚定地支持学术的探索和思考 ,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解释体系 。 在美术馆的未来建设中我们有若干安排 :一是我们建立一个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建立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解释体系。

问:这个学术带头人会是谁?

何馆长:我们的一位副馆长郭晓彦 。但是她不叫学术带头人,她叫首席运营官。这个研究中心将来会设若干个理论家工作室,按照项目审批制度提供资金支持,这个首席运营官在学术人之间是一个协调人的角色,既协调项目,也配置资源,同时完成项目考核评估, 但自身不参与学术研究。这是我们的一个特点,我们成立研究中心完全是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的一种担忧。 现在很多理论家只需要很少的钱就能启动一个很大的理论项目,但是他们极其缺乏资金,这让我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问:可以举个例子吗?

何馆长:这个例子太多了,几乎每一个批评家都遇到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说批评家被迫去为一些画廊做商业项目,这能怪谁呢,他们不这么做谁解决他们的生活和研究生存呢, 所以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就是要扮演这样一种角色,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学者 ,并以此举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学术的成长。

问:现在和一些美术院校有什么合作吗?比如说支持什么研究室?

何馆长:我们目前只对理论家的项目进行支持。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推进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如何建立民生当代艺术奖,这个奖的目标是希望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以这样为追求目标, 将会在2011年举办第一届,以后会每年举办一届,只评选一个人,但是会有若干个推荐的艺术家作为入选艺术家,入选艺术家做一个公共展览,艺术家的入选和最终的获奖是通过评委推荐,结合社会公共投票产生。这样每年产生一个年度艺术家奖。这个奖可以参照的例子类似于英国的透纳奖,有点类似, 但价值判断、组织形式、评奖的标准和原则都完全不一样 。

三十年大展:从策划到实现

问:此次展览作为开幕展肯定准备的非常周全,那么具体的筹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何馆长:当我们决定建立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什么选择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美术从80年代建立之初到现在,长期处于身份不明确的状态,尽管现在势力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趋向年青人艺术偏好的主流。但它的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依然模糊不清。这和中国整个文化情景有关。在中国占有了文化主流身份的艺术形态是中国画。实际上,在中国长期的皇权体制和农耕社会里,中国画是中国儒学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历史上的中国文人,借助这种比较意化和内敛的艺术表现形式,熏陶别人也熏陶自己,形成一代一代师传的神圣。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初。这个时候,中国在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始进入了现代性的启蒙, 发生了多元美术对中国画的冲击。传统中国美术的主流地位开始有危机感。于是,中国画开始了自己的革命。那次革命是以上海周围的海派绘画群体为主力。因为当时上海是东西方知识和思想交流的前沿。海派绘画变革的成功对于中国传统美术具有一定的拯救意义。但是由于从那个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中国传统美术已经或正在失去其存在的语境,因此,拯救意义也只是在延续和传承上保持着历史的命运。但是后来,由于战争和意识形态的原因,现代性进程被多次阻断,一直到70年代末中国第二次开放,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并且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三十年的进程,让中国真正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合格成员。在这个进程中, 中国当代艺术便合乎逻辑地产生了。所以,中国当代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成立的,构建中国艺术的当代性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这样的思考和理解,民生银行建立美术馆,并且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新艺术作为开馆展, 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当代艺术在传播过程中有两种不正确的判断:一种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西方价值标准的拷贝;另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收藏在西方。对这两种声音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借用西方的艺术方法和形式,成功地完成了对当代中国艺术形态的历史性变革,从而使中国艺术家们具有国际意义的贡献比较。这一变革进程与中国在其它领域中的进程完全一致。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尽管借用了西方的艺术方法,在表面上类似,但极大多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绪和诉诸的个人反应依然听命于自己的生活。我仔细梳理过中国这三十年来产生的艺术家群体。80年代产生的当代艺术家,如罗中立、陈丹青、王广义、舒群、张晓刚、毛旭辉、丁方、徐冰等等,他们无论借用了谁的语言,但无一例外都一致表达了内心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与人生存本身的思考,由此而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相当力量和历史贡献的作品。再比如说90年以后中国新生代艺术群体,如刘小东、方力钧等等,他们的艺术表达已经与八十年代艺术家有很大区别,但也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更加机智和恢谐。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带有偏见,这30年走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他们所表现的对自身生命和社会情景的思考远比一般的传统艺术人要深刻的多。在这样的结论里 ,中国当代艺术家借用可以使用的任意语言,进而完成他们自己的艺术思考是多么的智。

第二个问题,有一种谬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在西方。事实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根和整体成果还在中国。这一点,通过观看和分析我们的三十年历程展就明白无疑。当然也不可否认,在国内收藏家们还没有意识到新艺术已经到来的时候,外国少数收藏家已经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并以西方人的敏感和标准收藏了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但是我们认为在西方收藏家收藏的作品中,只是关注了一些关于政治符号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有一定的意义,但相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成果影响不大 。因此,只要我们坚定地从中国的文化情景和价值观出发,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线索和作品成果完整无缺地还在中国。我们这一次的展览作品没有从国外借一件展品。我们拒绝了很多西方收藏家的参展要求 ,不是因为我们不大气,而是因为我们国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问:听说,您这个展览还将做录像篇?什么时候呢?

何馆长:三十年历程的这个展览计划一共分为三个篇章:一个是绘画,一个是录像20年,一个是装置艺术。这样三个篇章来体现中国当代艺术的历程就比较完整了。我们这个计划大约在三年内完成,每个展览至少陈列三个月,明年5月和后年5月分别做二、三两个篇章。

对于这样以首展迅速获得学术肯定和社会知名度的美术馆,我们相信她能够在何炬星团队、公众以及艺术界的支持下,进军国际优秀美术馆行列。当前,对于当代艺术,媒体普遍认为社会公共认知度不够,但何炬星馆长则对年轻人充满着期待,他说,我周围的年轻人,对当代艺术理解得很轻松,根本不用讲太多。而谈及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他说年轻是永远的未来,当然要优先支持。

 


【编辑:singer】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