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真武:任何艺术家身上都有世代的铬印 2010-08-14 14:15:3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任何艺术家身上都有世代的铬印,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因为我生活的小县城自己所看到骑摩托车的各种人物,无论是进城打工的农民,还是做生意的商贩,他们都以摩托车代步,他们的身影处处可见……

记者:欢迎廖老师来到深圳,作客于我们中国当代艺术网。您是从四川出来的画家,四川的当代艺术创作力量很强大,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从四川出来的大师也很多,您觉得自己受他们的影响大吗?

廖真武:是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在四川的时候受到了很多优秀艺术家的熏陶,从而奠定了我不断追求个性化的风格。其实、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当地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作品的创作跟周围的生活环境都有密切的联系。

记者:从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从四川的小城故事再到都市的橱窗景观,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标签的多种版本,刚刚您也提到您的创作跟您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联系,请您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东西触发了您,引发您,从而转变了您的创作视点?

廖真武:任何艺术家身上都有世代的铬印,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因为我生活的小县城自己所看到骑摩托车的各种人物,无论是进城打工的农民,还是做生意的商贩,他们都以摩托车代步,他们的身影处处可见。在八十年代摩托车基本代表一个小康水平,但现在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已经是一个世代标志,是一个符号。到北京后随着自己视野的开阔、生活环境和观念的改变,自己所观察的东西也有所改变,这批作品就是到北京后转型迈出的第一步。

记者:我们在您的画里可以看到,是用一种偏冷的黑白灰的色调,没有现实世界五光十色的新意的视觉语言形式表达的,您在创作时是怎样考虑这方面的?

廖真武:艺术家观察生活的视点不同,楔入艺术作品的方式也就不同,艺术作品的内涵不仅是停留在光鲜色彩的表面,同时更应关注更多色彩背后的东西。都市的橱窗,本身应该是五光十色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它,进而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溶入到绘画中去,对一组模特儿的相互关系的表现,能表达自己对一种现象的观察。选择黑白灰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黑白灰本身就是很丰富的色彩。有颜色并不代表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不就是以黑白为主的“墨”打动世界的吗?

记者:您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相同的题材和画风,您觉得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还是会在“时代标签”这条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吗?有没有特别想改变自己,换另外一种方式的时候?

廖真武:在北京、深圳展览过后,思考东西更多了,有些不足之处需要去调整去完善,我不会刻意去改变自己的形式,艺无止境,艺术风格的变化,不因个人的喜好而刻意追求,所谓水到渠成,艺术风格的变化,是与艺术家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表现的需要所决定的,变也不变也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刚才您也说到这个艺术市场,相信提到这个市场都特别敏感,自从艺术市场尤其是艺术品拍卖火爆后,说有好多当代艺术家在不知不觉当中都被改变了,比如有许多人会以作品的价格论英雄,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廖真武:我不会因为这些去改变自己,我因热爱艺术而投身艺术,艺术作品的价值,于自我是一种满足,于社会是一种肯定。

记者:那您现在有没有从事什么其它职业?

廖真武:没有,我现在就除了画画还是画画,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们聊聊天。

记者:作为一个艺术家,都勉不了会遇到外界多样批评,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廖真武: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批作品通过展览就是要接受同行和批评家的意见,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熟起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人对你的批评会让你领悟更多的东西。

记者:您对未来的定位是怎样的呢?

廖真武:我觉得应该在学术方面下功夫,走自己想走的路,画自己想画的画。

 


【编辑:singer】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