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的距离 2010-08-17 09:57:3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佚名 点击:
让艺术回归大众,引发作者与观者的对话,演绎跳跃及流动的神奇,让更多大众面对艺术时能“心有戚戚焉”。

博览会现场

 

大众面对艺术时能心有戚戚焉

如今,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诉求的不断增长,当代艺术越来越频繁地被社会所关注,在大众审视的目光中,在人们的冷漠和不理解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先锋绘画、雕塑等,带着他们独有的孤独徘徊的姿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洪流里,在商品化时代日益兴盛的岁月里将何去何从?

基于对这个时代的自觉担当和内省,当代艺术家深刻的问题意识决定了其作品的先锋姿态。那些不言而喻的讥讽,其背后却是对现实冷静而深刻的反思。在这种艺术特质的驱使下,当代艺术家越来越注重内在情绪的宣泄,而忽略外在形式的传递,而这种内与外的错位使艺术家逐渐养成了“内向化”的自我诠释的创作心态。他们所释放的怪诞的表达让作品变身为一场视觉游戏,我们在其中既享受感官的冲击力,又不得不面对思维的困惑和迷茫。

当代艺术和普通大众的距离也由此产生,这是艺术的断章,亦是生活的缺失。于是,由艺术批评家所担当的桥梁架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还原作品的面貌,引领观赏者走进艺术世界,进而阐发自我的理解。让真正的意义在创作者、作品、观赏者的三维空间里得以丰满和完整。

让艺术回归大众,引发作者与观者的对话,演绎跳跃及流动的神奇,让更多大众面对艺术时能“心有戚戚焉”。

【相关链接】

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之前做点思考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