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三俗”是娱乐化的极端现象 2010-08-18 13:30:3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许江 点击:
艺术作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历史评价,这个历史指的往往又是文化专类史。而另一个标准是人民的,人民喜欢,人民传颂,它成为人民的心灵表达,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特征。历史的和人民的标准是相通的,但两者的被承认却并非是共时的。

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中,提倡对本土资源的关注,做好活化本土资源的工作,警觉全球化;在传统文化和电子技术文化的环节中,提倡传统文化的坚守,在传统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警觉艺术创作的技术化现象;在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的环节中,提倡人文关怀,警觉一味的娱乐化。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中央研讨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抵制“三俗”现象十分必要。最近李长春同志在北京观看《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后,对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人格、精神给予很高肯定。蔡武部长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对今天的文艺创作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

 

提倡心灵阅读

 

早在多年前,我曾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四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次提出今天的艺术创作要关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潮流共生互动的环节。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中,提倡对本土资源的关注,做好活化本土资源的工作,警觉全球化;在传统文化和电子技术文化的环节中,提倡传统文化的坚守,在传统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警觉艺术创作的技术化现象;在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的环节中,提倡人文关怀,警觉一味的娱乐化。其中,一味的娱乐化是以感官娱乐为目的,取悦于浅表肉质快感的文化倾向,“三俗”,正是娱乐化的极端现象。

 

在这“三俗”中,庸俗是要害,低俗是现象,媚俗是集中表现。为何说庸俗是要害?因为庸俗指的是人沉溺在庸常堕落的状态中而不自觉,自甘平庸、自甘浅薄而又洋洋自得,自己不要好还自以为得意,它是最有害的。庸俗的后面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失去向上向好、自强自立自新的目标,跟着流俗的低端走,甚至讨好、取媚于这种低端。所以,我们要抵制“三俗”现象,警觉文艺创作的一味娱乐化,重视人文关怀,提倡心灵阅读。我们要强调艺术创作服务大众,在反映生活和人民感情方面充分大众化的同时,强调文艺创作在精神上陶冶人心,实现引导人们向上向好的“化大众”的使命,在强调艺术语言浅显明白之时,也要强调思想的深刻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说之所以出现了“三俗”现象,是因为观众喜欢,仿佛“三俗”是大众文化的必然结果,这点,我们尤其要甄别清楚。艺术作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历史的,一首诗一首歌千古绝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文化史的里程碑,一本书一张画,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化进步、思想进步和技术进步,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这就是历史的评价,这个历史指的往往又是文化专类史。而另一个标准是人民的,人民喜欢,人民传颂,它成为人民的心灵表达,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特征。历史的和人民的标准是相通的,但两者的被承认却并非是共时的。古往今来的艺术创作,都遭遇过这样的窘状,比如梵高,他的作品讴歌生命充满激情,但在生前他的绘画却不被人们承认,所以,要把两个衡量标准把握清楚。另外,人民不等于大众,人民是历史性的概念,是民众的总称,而大众是日常生活的大众,是可以被量化的,用来民间说事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城市化生活中,民间自发生产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本身带着民俗的特点,带着一时一地的风俗气象。但民俗不等于低俗,民俗的涌现不等于媚俗,民俗的被尊重更不等于庸俗。只有当流俗中的某些低端的东西,在市场机制中被夸大复制、取媚于人性的猥琐颓废之风的刻意订制,才成为“三俗”,这点应当警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