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点做到终点的梦,是完美的”
记者:为什么时隔这么多年才办个展?你有着怎样的顾虑?
罗中立:2005年,本来我就有办个展的想法,当时想的是十年要有一次展示,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手里作品勉强够办展览,但自己的作品风格、语言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总觉得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表达出来。还有,行政工作分去了我太多精力,作品量也不能算充分。因为《父亲》这件作品的原因,大家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如果再做个展,却没有一点新的东西出来,连自己这关都通不过。人到后来想法也更加多了,越画就好像越觉得不到位,或者是不完善,或者是需要有些调整的东西,像我们这个年龄,做一个展览也就是能体现你人生艺术中的一个阶段,所以不需要办那么多展览。
记者:今年你62岁了。58岁时,就有很多人问你,打算什么时候从川美院长的位子上退休,专心创作。但在去年,你61岁的时候,你不但没有退休, 还增加了一顶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院长的“帽子”,听说是文化部直接任命的,身上的行政“担子”又增加了一副。
罗中立:决定再挑一副担子时,我考虑了很久,因为这种活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是做不好真叫耽误了国家大事。中国到了今天,需要展示自己文化了,我觉得这是文化部一个很大策略的调整。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我愿意做好开篇的工作,把它的平台在起点的时候,就能够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和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期盼,尽可能搭建得高一点。
记者:但上次我采访你的时候,你就说很多精力都用在职工分房子上,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分散了很多精力,现在您上升到国家层面,是不是行政事务就更多了?您怎么分配你的时间的?
罗中立:打个比喻吧,本来可以挑一百斤,现在又给你加五十斤,那就是更重了,回去还得自己干自己的活,这个就很劳累,还有块自留地,然后公家的事情还得忙活,但你的精力有限,如果你没有这些活,完全做自留地,我想你的自留地会长得更好一点。
记者:要是你多刨自留地,有的人会说罗中立会再创造出类似《父亲》这样的作品,您认为这是很大的牺牲吗?
罗中立:有的时候是不会依你个人愿望的,当事情推到你眼前的时候,你在掂量时,责任和个人可能是不太成比例的。就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应该发挥他的长处,以这样的方式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会是更大的收获。
记者:你的长处是什么呢?
罗中立:长处还是刨自留地吧。
记者:但现在没办法刨自留地啊?
罗中立:让自留地茁壮成长,多长出一点好的果实,这个应该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我比较爱这个,应该回到我们的起点。我也期待,尽管有这么多的社会头衔和担子压在你身上,这是一种责任,和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吧。有的时候真会捶胸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