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世界艺术》主编大陆:
很高兴参加这个展览的开幕式及座谈会。这个展览的展出形式让我始料不及。现场没有看到以前他惯常展出指印作品的方式,而是由纸上指印作品转印而来的丝绸和VIDEO组成的空间作品,这件作品意象和空间气氛让人耳目一新。在我看来,张羽把作品更空间化、场域化了,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绘画,又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纯粹抽象绘画。他是把这个展览当做空间装置来做了,既是在展览空间上的拓展,又是他向艺术表达的深度迈出的一步。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术上的建构和创新。如此看来,这件作品的意义既是他作品的深度挖掘和思维的延续,又是他在美学新探讨。其实,我和张羽的接触始於三年前我在编写抽象艺术专集的过程中,我和何桂彦把中国抽象艺术的基本脉络做了简单的梳理,设计到水墨部分我与张羽交谈过多次,思路和想法逐渐在靠近,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和艺术家,在许多人还在传统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的不断争吵和旷日对弈时,他已早早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直接扔掉了笔,开始了水和墨的分别运行,类似佛家的打坐状态进行著他的顿悟和渐悟过程。从张羽在国内外的成功我们得出结论,越是独特的,敢於创新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张羽现在的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越来越得到国际艺术界的认可和尊重, 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国际舞臺上显露独特的风采。
黄一鸣博士:
我看到他的作品是第三次了,他都表现出一个整体现场当中最纯粹的景观,他从具象转到抽象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很多观眾与我一样,我对他的背景资料并不熟悉。有一些资料还是刚刚才听到的,我是以一个书法工作者对线条的兴趣与角度来看羽兄作品的感想。
他作品的纯粹性在很多场域中的视觉上都是凸显的,张力从弱转变成强,所以这裡面很有意思,他的作业方式是用手指,跟中国的印章有一点关係。但他不借用印章,是用手指,中国的书法与西方的毛笔不同的就是我们的毛笔的柔软度记录了内在的心理,与西方的硬笔不同,张羽兄是用手指头,那个触感与毛笔相似,更敏感,他的细腻度能更纯粹的展现。当我看到他作品的时候,纸张就是他的空间,从不同的位置点下来,有不同性,有舒密性,之后成为几乎满档的一个集合,呈现一个最重要的平等观。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当中都是平等的。这是我感受到的部分,还有他的每一件作品可能都要好几周才可以完成,当你做作品的时候你的作息与作品之间的关係是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