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篇 2010-08-25 19:15:29 来源:国际博物馆 作者:宋向光、李志玲 点击:
2006年1月1日,中国文化部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宣示“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博物馆设立的必要条件和申办程序、管理办法和退出机制,为私立博物馆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财力丰实的民营企业家的加盟使这一时期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些私立博物馆举办者在馆舍的设计、博物馆规模和藏品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在设计时就延聘了国内外知名的建筑师,为场馆建设投入了5亿资金,每年用于藏品征集的费用达2000万元。南京艺兰斋的馆舍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设计,建设总投资达到2.5亿元,该馆舍建成后受到建筑界的瞩目。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家的加盟,使得私立博物馆整体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从整体来说,私立博物馆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前景更为明朗。

 

举办私立博物馆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将博物馆作为构建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有些举办者还将博物馆作为拓展企业产品销售的平台。南京天地集团董事长杨休在公司办公场所展示收藏的书画作品。宁波红蜻蜓集团将设计部门设在该企业开办的鞋文化博物馆中。

 

注重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举办者将私立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关注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关注博物馆的存在对其营利性业务的良性影响。上海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说:“我们需要一块文化的娘土,否则我们的百年战略就是无本之木!”北京睦明唐博物馆馆长姜宇指出:“办博物馆不能仅强调奉献,还要看成是一种长线投资。我们和公立博物馆角色不同,我们可以形成互补,强调的是服务,您可以和我们一起研习。”该馆通过提供服务吸引了一批古瓷爱好者和收藏者,也带动了其茶饮经营的发展。

 

私立博物馆的社会公益性更为鲜明和突出,博物馆的目标更注重于回馈社会,为民族保存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公众更便捷的接触这些文化遗产。南京长风堂博物馆举办者杨休在回答记者关于博物馆前景的问题时说:“不用绕弯子,不就是我死了以后吗?当然是捐给国家!其实现在这样做,无非也是想替国家做点事。”北京晋商博物馆的举办者薛岩明确表示:“建博物馆的目的,其实质便是想捐给社会。让这些文物都可以面向公众。”

 

注重内部管理结构和制度化建设,力求改变过去个人治馆、人强馆旺、人弱馆衰的局面。上海1984年出现的“中国第一家民间收藏馆”馆主王安坚于几年前辞世,这一家庭收藏馆不得不闭馆,藏品也面临失散的困境。私立博物馆在呼吁优化外部政治环境的同时,尝试建立新的博物馆管理体制,以确保博物馆长治久安。北京观复古典博物馆于近年改制为“理事会”管理体制,理事会现有理事10名,今后还会根据情况递增,成员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智力、财力和藏品上的支持。

 

宋向光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 1988年始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和科研,任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 at Peking University)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管理和博物馆发展史。现任教于北京大学。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