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国家利益
王迈作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必然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去除“正义“、“民主”、“自由”、“人权”等伪饰面纱后,“国家利益”跳到了台前,成为国家之间交好、战争的真正目的。前者如伊拉克战争,后者如中国对非洲的支援和开发,在王迈看来均是以能源为目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无论是处理能源问题还是国家利益问题。王迈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这就使他与惯常结论出现了分歧。其实,以任何立场来看问题都不见得客观,事件本身亦正亦邪,只是解说者的角度不同而已。王迈启发了观众用多重角度去看待历史与现状,看似荒诞不经,却暗含着更深入的思考。
2009年王迈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的作品《南海油气专线1号》便把“国家利益”和“能源”的纠葛彰显了出来。在官方叙事中,南海问题是领土问题,但在王迈看来,其实是能源(石油、天然气)运输的问题,南海是中国能源输送的咽喉要道。而在这个咽喉部位,交织着美国以及邻边国家等利益体的博弈和纷争。在《南海油气专线1号》中,王迈把将“能源”具体化为“石油台”,将“威胁”具体化为“鲨鱼”,将“利益”具体化为“牛骨”。当石油台轰然倒塌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惊悚于南海局势的脆落。
2009年6月王迈在东站画廊举办个展,他在《登石油台》的诗中写道,“ 少年立志奔广寒, 可燃冰爆惊波澜。 借问能源何处有, 宇童遥指加油站。” 借助对杜牧诗歌的改写,套用他熟稔的神话传说,王迈将能源纷争的现实以奇异的方式展现在了观众面前。作品中包含强烈的不协调感。王迈将不同领域的概念融合在一起,经过构思和想象,把科技塑造而成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古代诗歌的遐想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语境,激发情绪的错位,从而促使观众获得一种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感受。作者以现实为基础,将自己的视觉记忆模拟成各种动物、神兽、神仙等,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将幻想与现实融合,展现各个“关键词”的特性,造成虚实交错的效果。
王迈作品的魅力来自于他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把握,以及对人类生存现状的研究。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而是在“戏仿”中凸显现实与历史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