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的黄金时代:人人都是“变质”的批评家 2010-09-01 11:04:28 来源:精品网 作者:王威斯 大圣 点击:
当下的中国在其他领域里近乎疯狂的吹捧也是随处可见,如当代油画的“天价”作品不断地在拍卖会上表演一种火箭式的价格飞跃,并已经到了一种近乎离谱和荒唐的地步。而之所以不断有一些新买家“上钩”,是因为近年各种时尚、新闻和艺术媒体不断在宣传一种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艺术崛起论”。

不久前,在作家麦家“谍战三部曲”收官之作《风语》的发布会上,文学评论家李敬泽、阎晶明、陈晓明以及其他一干好友纷纷到场,为他这部新作“捧场”。在现场,这些大名鼎鼎的评论家毫不吝啬对《风语》的赞美之词,但面对如潮的好评麦家却讲了这样的话:“《风语》是一本垃圾书,除非面世后能够得到75%的读者认可,我才会坦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气球,很多人在吹,但迟早有一天会被吹爆。”麦家的清醒很值得称道,在正视自己位置的同时,麦家的话也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界对于将被“捧杀”的担忧与恐惧。其实,批评本应是文化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但如今,吹捧却成为了中国文化界最主流的做法。

 

吹捧时代的来临

 

 

不久前,孔子75代孙孔健的一本《于丹的天空》直接将于丹推举为史无前例的孔子哲学的成功传播者。而王蒙在新书推出的发布会上,也力邀被其极力推崇的郭敬明前来捧场。在如今这个名人辈出的时代,“吹捧造星”似乎成为了一种风潮。

 

其实,除了文学界,当下的中国在其他领域里近乎疯狂的吹捧也是随处可见,如当代油画的“天价”作品不断地在拍卖会上表演一种火箭式的价格飞跃,并已经到了一种近乎离谱和荒唐的地步。而之所以不断有一些新买家“上钩”,是因为近年各种时尚、新闻和艺术媒体不断在宣传一种大国崛起背景下的“艺术崛起论”。

 

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西方资本的大量进入,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一个很现实的后果,就是金钱开始成为衡量艺术品的标准。而在其中,艺术批评家们对艺术品的价值具有生杀予夺大权,决定着一个甚至一代艺术家的健康成长,于是,一些所谓的评论家们,收个几千块钱便把某某的作品吹上了天,而艺术家也因此而卖画频频,摇身一变,由苦难者变成富贵者。这更是将中国当代艺术推上了世界艺术的最高峰。于是,中国当代艺术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前做到了“天价”。而在西方,这个过程起码需要10年的时间。

 

不仅如此,在其他圈子,“吹捧风潮”也在进行,如在电影宣传期,章子怡说范冰冰演技出众,范冰冰说章子怡非常敬业,而后两人看着台下吱哇乱叫、相视一笑,“非常完美”。在竞技场,奥尼尔说:“如果对这些中锋进行排名,姚明应该排在第一位,而且他还很年轻,还有进步的空间。”姚明说:“我们之间总是非常强硬地对抗,我总是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新的东西,他是一位伟大的球员。”在商界,潘石屹说王石具有前瞻性,王石说潘石屹最具战略眼光……

 

中国俨然已经进入了吹捧的“黄金时代”。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