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陈家刚个展 2010-09-04 08:45:36 来源:美术报 作者:潘欣信、黄俊娴、叶芳芳 点击: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于2010年9月12日宣告正式成立。跨界、跨领域的多元合作,已成为美院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或者说是美术教育、美术实践的一种新趋势。

国际视野下的学术论证

 

2010年5月26日,应中国美术学院邀请,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Richard Armstrong、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Alfred Pacquement、德国慕尼黑美术馆馆长Chris Dercon、荷兰Van Abbe博物馆馆长Charles Esche等23位国际著名艺术机构负责人集聚杭州,参加“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学术论证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从不同的经验出发,探讨了“跨媒体”学科未来的发展和规划,为学科立意、教学模式与发展策略等问题出谋划策。

 

经众位专家认定,跨媒体学院的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跨学科格局,全面优化当代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跨媒体”这一新事物,从构想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而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整可借鉴的经验。

 

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杨劲松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美术院校率先把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分类取消,成立自由艺术系,用实验室来支撑所谓自由艺术理念或者文化思想。在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之初,国外的唯一参照就是打破专业架构,实现“跨”的学科互动。

 

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管怀宾指出,中国美院开始启动实验艺术教育之后,国内各学院纷纷建立综合艺术、新媒体艺术学科,这种跟风现象已在全国范围蔓延,但这种蔓延并不能代表学术的深度。学院的深度就是学术的深度,而学术的推进不仅仅是建立新系科,跨媒体艺术学院把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和策展实践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推进当代艺术创作和教育的思考。跟媒体搭边的所谓“媒体学院”,在国内有两类,一类是设计类,一类是传媒类。以往的“跨”更多是学院教育内部的改革,而这次“跨”,我们的技术延伸和思想延伸已经在学院以外。杨劲松说,许江院长很早就强调:必须要为长三角文化做点什么,必须要知道社会上想什么,不能与社会没有关系。在这个要求下,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综合艺术和策展系的教学课堂设在学校,但是课题内容设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所以,学院教学很顺畅地介入到双年展、世博会等项目中去,“带着思想深入社会”。

 

高士明认为,艺术学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古典意义上的,即通过“美育”引导心灵转向;第二个意义则是推动社会更新。第二层意义在当代尤为重要,这需要从最基本的技术经验、媒体经验出发,不断更新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对艺术的理解。“今天在跨媒体艺术学院这块实验田里,我们希望能够在新的研究平台上、新的教育结构中,检验一下我们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这是一块实验田,不仅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实验田,也将是当代艺术的实验田、当代艺术教育的实验田。”

 

通过长时间的探讨和论证,新的发展目标豁然开朗,而学科架构、师资配备、教学模式和研究方向也水到渠成地确立起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