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莫多罗创作了摆在世博会意大利馆门口的“马可·波罗之门”,他喜欢创作尺寸巨大的作品,人们把自行车靠在他的雕塑边,鸟儿在雕塑上休息,他喜欢看到作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曾路过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的人,大概都很难对此视而不见—外形好似《月光宝盒》里盘丝洞门前的断龙石,高12米,宽10米,与海宝遥相对望。这块岿然不动、重达31吨的金刚巨石是如何来到此地的,让人浮想联翩。可惜的是,同魔法无关,这是意大利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将16块青铜铸件运来组合而成的,名为“马可·波罗之门”。
这件“世博会场地内最大的雕塑”,出自84岁的意大利艺术家阿纳尔多·波莫多罗(Arnaldo Pomodoro)之手,门的一面由抽象图形构成,另一面却仍遮盖在幕布下。波莫多罗告诉本报记者,马可·波罗之门创作于1988年, 历经20余年才做到现在这样子。已经完成的那一面是立方体、三角形的凹陷部分、多边形、球形、半球形、圆孔、楔形物、箭头、弯曲的表面和裂纹的有机组合,16块青铜铸件分别象征着16个西方国家的文化,它们互相交融、启发和燃烧,而在幕布下的另一面则象征着中国几个世纪以来的统一,波莫多罗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前完成它。这件历久不变的合金制品象征着两大文明的相遇,而它本身既是门(沟通),也是墙(障碍)。
事实上,波莫多罗已经不是第一次用门的题材来表现开放性的探索未知,早在20年前,他就为斯特拉文斯基和让·科克托合作的歌剧《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创作了一扇道具门,摆放在锡耶纳的教堂门口。
阿纳尔多·波莫多罗与世博会的缘分不仅于此。1966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阿纳尔多首次受委托设计了直径3.5米、名为“la sfera grande”的大球,安放在意大利国家馆的馆顶,目前这个大球坐落于罗马的意大利外交部门前。“作品表现了大型物体的基本转动,我原本打算做一个5-7米直径的圆球,因为外交部的预算有限,作品的规格被减小了。”尽管如此,阿纳尔多和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被《时代杂志》评为那届世博会上最原创的雕塑家。1989年,阿纳尔多名为“神话的形式”的4件组合雕塑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世博会上,如今这件作品被永久安放在布里斯班市政厅对面的城市广场上。就连阿纳尔多自己都说,世博会给他带去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