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搭起“衰变的穹顶”
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的作品名为“衰变的穹顶”,在介绍作品的创作灵感时,王澍表示:“可能在大多数人眼里,‘穹楼’是西方建筑特有的形式,我的建筑虽然在外形上借用了这个西方建筑传统形式,但在搭建方法上却渗透了很多中国建筑的手法。”
王澍的作品组件很少,搭建方式也极其简易,是用最普通、最便宜的白松木做出来的,王澍说,这一建筑理念在于它不需要脚手架,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这些理性的建构来自于感性的理解。我们尤其关注普通人对建筑的诉求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根基。这个方案的名字代表了我们的承诺,即向“业余建造者”学习,关注工艺、技术,并应用于当代建筑设计中。
马岩松点评
王澍自称为文人建筑师,他曾经做过一个叫“瓦园”的作品,就是用好多瓦做了一个屋顶,我们可以说他做的是很文化的建筑,但又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建筑,因为这和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两回事。他一直执著于自己所关注的问题。王澍的获奖代表了组委会对个人化独立思考的鼓励,或者说他关注的问题并不是中国需要他关注的问题,而是符合了西方对中国的期待。这就好比威尼斯电影节,以前是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奖,后来他们倾向于贾樟柯的那种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就是西方认识东方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也代表了他们对中国的期望,我们也参加了上届的双年展,当时做了一个“超级星——移动的中国城”,我觉得我们应该超越西方对东方的象征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