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博一:美术馆乱象浅析 2010-09-14 14:43: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冯博一 点击:
如何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张子康的做法是,通过出版、与大品牌大公司合作等方式,良性运作,以致展览不断,不乏精品。再比如,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也是一个国家级的美术馆,每年有一些政府拨款,但仅仅这些固定的费用,要真正运作好的展览,往往也是不够的。

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 冯博一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新建美术馆、博物馆,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现在中国的美术馆大概可分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办的,比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一类是民营的,比如今日美术馆、刚成立的民生美术馆,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的美术馆,它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美术馆的模式来操作的,学得却不是特别地道。

 

美术馆,无论政府主办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作为官办美术馆,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各种活动,这类美术馆应该思考,是不是把美术馆作为一个真正的公共艺术机构来进行运作?民营的美术馆,可能因为经济上的压力,往往打着美术馆的旗号,私底下却是带有商业性的操作,实际上跟美术馆的公共性和非营利性有很大区别。

 

现实情况往往是,某些美术馆,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位,没有自身的特色。只要你有资金、有关系,而所有的作品又没有政治问题、色情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展出。而民营馆呢,由于要收支平衡,要继续发展,如果不考虑赢利,很多就无法维持日常的运营。其实,如果真要学习西方模式,就必须有一种来自公共机构的赞助,但是中国的现状是这一块比较欠缺。既然这样,作为企业,不妨成立一个画廊,因为既然做的是跟美术馆性质相背离的事,何必号称美术馆?

 

 

【相关资讯】

南京新添诸子艺术馆:民营美术馆能走多远引人关注

民营美术馆的模式

探索民营美术馆的本土化模式

热理想遇冷现实 民营美术馆的“造血机制”亟待建立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