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X——刘广云个展 2010-09-15 17:31: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Jonathan Goodman 点击:
在当代艺术的例子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是我们会去支持某种表面上的差异融合——并且付上的代价是具有历史渊源的表现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张羽自己已经做到的东西:他的实作中具有新旧远近的意识。

张羽作品展示现场

 这两项限制迫使艺术家们必须在别处展示作品,特别是在欧美地区。张羽在欧洲和北美两地都曾参与过许多展出,但他并没有这类问题图像的困扰。相反地,我们可以说他的抽象要求的是另一种不同的理解,由于截然不同的艺术“观念”,造成了传统水墨画和指印之间的断裂。张羽的早期抽象绘画,特别是《灵光》系列,仍是由纸上水墨所构成的。但指印是奠基在新的观点上,将图像推进一步——也就是说,我们所遇见的抽象会为了另一种替代体系而放弃毛笔。至少对某些人而言,传统中国艺术的遗产似乎成为一种负担;具有形式自由与自发性的类型,曾经使一流现代主义者齐白石等人的艺术光彩焕发,但在更近代的艺术家作品中却不再活跃了。因此,这就出现了技术性问题:传统该如何复苏。在张羽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企图将水墨带入新途径的欲望,好让水墨的基本能量(若不是一般形式的话)能够留存。

 

西方人可能会问:既然目前的艺术语言本质上是国际化、不具特定文化的,并且视创新为首要目的,那么为何要绕这么一大圈,就为了保存惯例?但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像张羽这样的中国艺术家,打破传统必须背负着格外的重量。对倾向传统的中国艺术家而言,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仍然有些陌生,这并不属于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当然了解),而是因为他们并未拥有背后的历史。因此,像张羽这种受过自身传承文化训练的艺术家,他必须挣扎着达成某种美学,让他能够同时称之为当代的、同时属于自身的。他从事实验刊物编辑的职位,明显表示他决心要创造出一种适合当代需求的语言;我想,他是希望能拓宽探索水墨的观众。但张羽通过用单一的指印创作,已超越了这种媒材的疆界。这并不是历史性的;不如说,它代表的多少是与其背景的彻底断裂。张羽艺术中的创新,证明了的确有强烈改变的需要,以便将他的传统转变为具有亚洲历史与西方成就的作品。

 

从全世界艺术的方式看来,双面意义的作品(如果还不到双面联合的话)似乎相当必要。张羽若要展示他在媒材中的改变,他就需要转译西方的观念,因为这种媒材和西方的形式相当不同;而他采取的方法必须能够聚焦在他改变的形式力量上。(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重点都放在中国对西方当代艺术与思想的重新诠释;至于在形式方面,西方人却尚未同等地转向中国。不过随着艺术不断地全球化,这点也很有可能改变。)暂且不论美学,张羽的主要成就之一,便是他在“亚洲”的术语之内对自身艺术进行重新定义,即便他运用了西方观点。正如先前所见,在中国艺术中,已有先驱是用手指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但对张羽而言,要拥有改变其创作方式的空间,却必须运用西方艺术在现代和当代实践中所达到的进展。创新不会轻易来临;必须由想要改变形式语言的艺术家,根据他的背景和环境来加以建造。张羽作为艺术家显得格外有趣,因为他看见自己文化之外的先驱,而这就使他成为一个具备完整性和有创造力的人。

 

随着时间过去,这种艺术中的情形面对了变成单一文化的威胁——文化之间的界限被抹除了。这对我们艺术界的人来说并不讶异,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因为这里的资讯取得既容易又方便。但我们不知道对那些想要建立前卫的艺术家来说,单一文化是否仍够丰富;我们无法预料未来会变得如何,无论在形式上或是知性上。然而,我们可以选择继续改变;我们承认亚洲艺术和西方艺术会持续交换观念和设计。

 

在朝向异己文化的形式探索上,张羽已是这运动的一部份了。他单一的指印行为留下的痕迹显示,艺术家不需自我驾驭,而异同的探索中伴随的是广泛的知性与无止尽的范例。艺术单一文化的发展将无可避免地对艺术家施加压力,迫使他们转变自身特殊世代的陈腐观点。在当代艺术的例子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是我们会去支持某种表面上的差异融合——并且付上的代价是具有历史渊源的表现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张羽自己已经做到的东西:他的实作中具有新旧远近的意识。他对方法学的研究导向了对艺术的惊人洞见,就像我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作品;他的单一指印行为艺术既在形式上古老,又在哲学上创新。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