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的张羽
周玉卿《联合文学》负责人:
张羽先生的作品是我在臺北艺术大学美术馆看到,感到好奇,所以今天又过来这里。想要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创作歷程,我想很多读者也会好奇,我想说我要更多的认识,希望这样的展览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来宾:
我在看宣传材料时想像这个展览该是一幅很巨大的平面作品,非常华丽且充满愤怒吧!但来到现场却感觉完全不同,这是与空间的一种对话。我第一个感觉这好像台湾乡下人办喜宴,有种视觉性的缤纷,感觉好像新人要结婚了,山盟海誓的许诺。第二个感觉就像一个告别仪式,爷爷奶奶高寿的粉红寿。这个空间的色彩视觉把我给触动了。想想老人家高龄一生中所做的承诺很多,但有没有画押呢?我提到愤怒是不是对四川大地震之后对工程的一种思考,是不是这个系列本身有这样的思考的缘由?人与人没有信任的时候要盖手印,签合同。在墙上的六张连续照片,艺术家一开始很清楚的”我”没有被很多东西污染,渐渐有很多承诺出来了,渐渐的认不清楚自己了,这六张照片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你说是用指甲油。为什么要用指甲油呢?是说很现代也是粉红色的呢?为什么不用大拇指印不用硃砂?
张羽:
我做指印作品时,希望从心里去打动对方,透过你的表达来思考人生。刚刚说过的那些问题我都思考过,我必须保持一个超越的态度。选择指甲油,这有几个方面的可能性,指甲油是生活中时尚用品,如果你选择油漆的话,味道就让人受不了。表达必须要选择一种适当的媒材,还要有美感的传递,同时还要兼具时代感。指印可以在宣纸上、也可以在压克力板上、玻璃上,同样也可以用丝绸。因为丝绸有它的独特性,它的透明度可以增加美感,造境一种氛围。艺术的问题是精神的问题。
你说我为什么不用大拇指去印,你想用大拇指去印的话是否很彆扭,失去了美感。艺术的方法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当的做法。
周玉卿:
我可不可以请问张老师,有没有影响您的很重要的书籍或艺术家?或是你比较青睐的哪一个方向的艺术家?
张羽:
我读过许多书,看过很多大师的作品都很棒,但我们不需要去学。因为我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要超越他们。刚刚廖仁义有个问题问我,实验到什么时候?艺术不是实验室的实验,我说的实验是一种态度与立场。你每一次的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实验。
周玉卿:
有没有比较欣赏的文学大师的书?引发一些灵感的。
张羽:
具体的没有。我看过很多书,但我看书是从中体验作者的经歷,我心中的世界观形成的比较早,十几岁的时候就形成了。因为有特殊的经歷,七、八岁经歷了文化大革命。十一岁的时候去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都是印记,你躲不开,这是歷史。
任何事情没有绝对概念,没有一个对和错的绝对。你没有办法选择,这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