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篇:佩斯50年 2010-09-16 09:11:33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丰辛 点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涌入艺术品投资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品不仅进入了准亿元时代,更改变了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品市场结构,使得当代艺术品向“投资品”更靠近了一步。在这个舞台上,话语与欲望并存,喧哗与骚动同在。

蔡国强的《有一个月全蚀:为人类作的计划第二号》1991年)以1858万港元的拍卖价格名列此专场亚军。岳敏君、曾梵志、方力钧、张晓刚等艺术家 的作品行情在2010年也有了很大的回升。岳敏君的《在湖上》(1994年)也以过千万的价格扭转了其在2009年作品价位走低的状况。曾梵志的作品《面 具第八号》以1074万港元落槌。方力钧、张晓刚等其他当代艺术家作品价位比2009年均有很大的抬升。

 

另外对比2008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王广义一件早期的作品《护照系列》(30张一组,1996),估价620万~950万港币,当时流拍;而在2010年4月份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该作品估价390至450万港币,最终以842万港币成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香港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区董事、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从今年复苏的当代艺术品行情来看,现在收藏家不是盲目地在追求任何一个特定知名艺术家的知名度,其实是看作品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购买,所以这样一个比较理性的回暖趋势,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

 

国内力量紧跟入场

 

随着全球经济由去年的“触底”逐渐开始反弹,亚洲藏家尤其是中国内地买家开始在拍卖市场上活跃起来,并全然把西方藏家挤到了“边缘”位置。据香港佳 士得公司统计,2009年的秋季大拍中,来自亚洲区的买家所占比例高达86.4%,而中国买家就达69%,其中内地买家的购买力最为强劲。

 

据透露,以191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的知名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医院系列作品《无题》的买家就是内地藏家,而此作品曾经被英国著名收藏家萨奇收藏 过。香港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部主管林家如也透露,内地买家的参与非常积极,2009年秋拍中10大成交拍品的买家当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买家表示:“大陆买家一直以来都被市场低估了,他们看起来通常都很低调,其实他们就像是艺术品拍卖‘丛林’中隐藏的‘老虎’, 其购买力是很强的。”这位买家在2009年10月份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秋季拍卖中以1578万港元买到了一件赵无极的作品《7.4.61》。他还透露,很多 曾和他交流过的买家均表示他们购买艺术品就是为了抵御可能的通货膨胀。

 

雅昌发布的《2010年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报告》 还显示,今年春季拍场上,不少实力派新买家也参与到艺术品竞拍中,形成新老买家相互竞争的格局。据了解,这些新买家占总买家数量的30%左右,主要来自金 融、房地产、奢侈品等行业,参与艺术品拍卖的目的主要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艺术投资,合理配置资产,及提高企业形象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等。

 


【编辑:马海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