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库宁 《女人1号》 1950-1952
在这个反思的转折节点,一些沉静的坚守心灵真实的艺术家在艺术史和艺术现场中又被特别加以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越在浮躁的时代,越需要与时尚保持一种距离,坚持真我的存在。一些能够洞穿历史的批评家也能够及时把握这种转向,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关于艺术自主和先锋艺术等理论话题的深入分析和研讨,来引导艺术界反思现状。特别要致以敬意的是,2009年创刊的《艺术时代》杂志团队做了许多必要而及时的工作,他们引发的一些论题正是我们在这个混乱的无道德艺术时代必须去补益的。通过对康德、弗莱和格林伯格等西方学者的经典著作做深入研读,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真正深度,看到了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仓促和粗糙。
当代中国的艺术状态异常复杂,在美名曰多元化的取向掩盖之下,隐藏着价值判断缺失的严重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今日的中国当代艺术可称为是瘸腿的后现代主义,没有根基的后现代主义,没有经过现代主义自足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而且在反问自身时还要面对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我们同样严重地缺失了传统文化。所以所谓的多元化取向其实是多元化的补课。而在各种目的的补课取向中,又极可能偏执一端,缺乏洞穿历史的价值判断。
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因素中,中国社会的历史结构中最欠缺的当是现代性。现代性来自西方的启蒙主义,主张追求人类社会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博爱,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但由于历史和国情原因,现代性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坎坷命运与此相应。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却又在这种尚未经过现代性充分洗礼的状态下,仓促地撞入了以消费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但后现代的初衷原本是反对渐渐僵滞并已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社会现代性。由此,一个关于现代性的悖论在中国这块奇异的土地上产生,没有现代性的内核,却披着反对现代性的华丽外衣。这种反对现代性的后现代姿态也极易与同样反对现代性的民族保守主义者合流,更加扼杀了现代性的空间。
但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的真诚的现代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却并不落时,相反可能正逢其时。正如哈贝马斯在“未完成的现代性”中展现的非凡的洞察力一般,抽象艺术在今天是以一种坚毅的立场和诗性的策略,对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问题做出的现代主义方式的修正,虽然这种方式凸显的是阶段性和地域性的意义。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