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而言,“三重臣”中另外两位的市场要低迷许多。
刘海粟创建的“上海美专”,是民国最著名的私立美术学校。他一生伴随“上海美专”和后继的“南京艺术学院”,门生遍及海内外。他病逝后,国家教委和文化部在唁电中称之为:“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海燕评价说:他的大泼墨与大泼彩,是在传统绘画中溶入油画光色的新中国画;他的油画,是在西方线条色调中融入中国画笔墨的新油画。不过,由于其泼墨泼彩技法易于仿效,致市场多有赝品;他年长寿高,作品丰富,不乏应酬之作。特别是评论界对他褒贬不一,影响了买家的投资信心。至2010年7月,刘海粟作品共上拍2805件,成交率仅53%,总成交额2.58亿元,均价仅17.6万元。其中油画在“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中位列第31,均价157万元。
林风眠是“中西融和”的开创者,他1926年留法回国后,先后任最高国立艺术学府“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校长。他1938年被迫从“杭州艺专”去职后,执着于绘画形式的探索,尤其晚年定居香港所创“风眠体”,打破了中西艺术的严格界限。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比较他和徐悲鸿的功绩说:“徐悲鸿用西洋艺术观念改造了中国画,使之得到发展;而林风眠用中国传统艺术观念改造了西洋画,使之得到传播”。不过,林风眠在大陆的影响力远不及徐悲鸿,加之他1937年随学校内迁时大批油画丢弃、“文革”中大部分画稿遭掠或自毁、1977年出国前将100余件作品捐献“上海中国画院”,所以早期作品市场流传很少。至2010年7月,其油画成交63件,成交额1.54亿元,仅为总成交额的1/10。
由于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的至尊地位,10余年来,其作品以不断改写的价格纪录,稳据中国油画市场制高点。他的市场行情不仅在“民国画坛三重臣”中遥遥领先,更让其他留守大陆的第一代油画家望尘莫及。这种状况,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