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赵无极与“境外华人画家群落”
赵无极 1964年作 17.4.64 114×162cm
老油画家中的一部分,长期活跃于大陆以外。第一代境外油画家,包括长期活动于欧美的潘玉良、常玉、朱沅芷等,长期活动于台湾的陈澄波、廖继春、杨三郎等。第二代境外油画家,包括长期活动于欧美的赵春翔、朱德群、赵无极等。第二代油画家生于1910年代前后,大多求学于国内新兴美术学校,在民国后期登上画坛。毕业于“杭州艺专”的第二代油画家在海外影响最大,他们秉承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思想,作品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因素。目前,在“中国油画家总成交额排名”中,定居法国的第一代画家常玉列第7位,定居法国的第二代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分列第1、第6位。三者可谓“海外华人画家三宝”。
赵无极不仅以13.18亿元的总成交额居所有油画家之冠,而且高价作品最多,目前超过千万元的达31件。
赵无极在西方发现了中国,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抽象绘画。他1935年考入“杭州艺专”,既不愿接受传统中国画观念,也反感来自巴黎美院的“精确再现画法”。他毕业留校后的首次画展,便体现出西方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毕加索的影响。1948年,他赴巴黎,与众多抽象派艺术家结交。从1951年起,他受“蓝骑士派”画家保尔·克利影响,完全脱离了具象。1957年,他在美国接触到更自发的“纽约派”绘画后,表述和宣泄变得更加直接。为了不含暗示性,他将作品题目改为《绘画》或《构图》。两年后,他为了让观众直接体验作品意境,索性直接以创作日期命名。整个1960年代,他的作品笔触激烈、极富运动感。1970年代,他的画幅加大、技巧酣畅、色彩鲜亮、中国画的环式构图增多,画面既扑朔迷离、又静谧祥和,如入天人合一之境。
赵无极的高价作品集中在1950-1960年代,其中超过千万的有:1952年作《处处闻啼鸟》、《Bateaux au claire de la lune》,1954年作《庆典村庄》,1956-1957年作《HOMMAGE A TOU-FOU》、《大地无形》、《Nous Deux (We two)》,1958年作《构图第八号》,1959年作《14.3.59》、《4.4.1959》、《19.11.59》、《14.12.59》,1961年作《7.4.61》,1962年作《26.4.62》、《25.5.62》,1963年作《19.7.63》、《15.10.63》,1964年作《17.4.64》、《17.4.64》,1965年作《02.01.65》、《1965.10.25》,1967年作《22.2.1967》,1968年作《1.4.68》,1969年作《5.12.1969》、《25.09.69》等20余件。
赵无极因为响应西方现代艺术,赢得了西方的认可。
1949年,赵无极举办赴巴黎的首展,“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贝尔纳·多里瓦尔作序称赞他:“富有中国的内涵、兼具现代和法国的特色,成功地揉合了两种风格”。他1964年加入法国籍,作为“将中西方艺术结合得最完美的人”融入了巴黎。1976年,“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设专厅陈列他的作品;1981年,法国外交部为他举办个展,先后到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巡回;1993年,密特朗总统亲自授予他第三级荣誉勋章;2002年,他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在法国,他是与长城、孔子齐名的中国文化符号;巴黎的荣古瓦街,因为拥有他的宅邸和画室而著称。
从1980年代,赵无极的影响传至国内。
1983年,赵无极应文化部之邀,在中国美术馆和浙江美院(原杭州艺专)举办个展。1985年,他应邀到浙江美院讲学。1997年,他随同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1998年,朱镕基总理访法,希拉克向他求画作为礼品。1999年,中国文化部、法国外交部为他主办“绘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氤氲化醇,融合创新”,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展序中说:“赵无极洞彻两大民族的天性,集二者于一身,既属中华、又系法兰西。他的艺术吸取两国文化精粹,深得其中三昧”。
赵无极成为“华人西画市场”的领军人物,得力于“法兰西画廊”的运作和港台两地的热捧。
“法兰西画廊”是法国最大的私人画廊,70多年来仅选定28位画家长期运作,使之成为世界级画家。赵无极1957年与其签约,是仅有的亚洲画家,画廊为他在日本、美国及中国京、沪、台等地主办过大量画展。1970年代,他已成为法国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作品被许多著名博物馆收藏。台湾在1990年代成为华人西画拍卖中心,“苏富比”、“佳士得”、“罗芙奥”都以华人艺术拍卖为主轴,加之画廊推动的抽象绘画潮流,赵无极、朱德群等行情一飞冲天。1990年代末开始,“苏富比”、“佳士得”相继在香港开展西画拍卖,以海外华人作品卓有成效。新世纪以来,由于海内外资金联动,赵无极作品在港台出现大量高价。他的31件千万级作品中,成交于“HK佳士得”19件、“HK苏富比”3件、台湾“罗芙奥”6件、“金仕发”1件、“景熏楼”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