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四大价值
在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现当代部主管西蒙·格鲁姆(SimonGroom)看来,艺术的价值与艺术本身一样难以定义。不过,总体来说,艺术的价值应该包括经济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还有个人价值四个方面。
经济价值方面,英国现代派艺术大师达米安·赫斯特的钻石头骨作品《为了上帝的爱》是个典型。头骨由铂金制成,上面镶嵌了8601颗钻石,本身造价就高达800万英镑至1000万英镑。2007年该作品以1亿美元天价售出,创下在世艺术家作品售价最高纪录。
至于文化价值,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是一个例子。他的作品之所以在西方受到欢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所包含的中国特定时期的文化元素。
四大价值中最难以捉摸的要算是个人价值。在经典电影《公民凯恩》中,富翁凯恩最后的遗言是“玫瑰花蕾”几个字,人们以为“玫瑰花蕾”可能代表了某一笔财富。最后,一位记者通过不懈探访,终于明白“玫瑰花蕾”原来是刻在他童年时代最珍爱的雪撬上的字。对于凯恩来说,“玫瑰花蕾”具有无可比拟的个人价值,但对于他人,可能毫无意义。
谁来决定价值?
和定义艺术的价值一样,想要确切地知道谁决定艺术的价值也是困难的。英国艺术顾问公司ArtTactic执行总裁安德斯·彼得森(AndersPeterson)为此描绘了两幅场景。
第一幅场景是发达市常从画廊到拍卖行、私人收藏、公共机构,再到博物馆(美术馆),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上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生物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博物馆(美术馆)处于最顶端,虽然数量最少,但他们对艺术品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另一幅场景是新兴市场的情况。新兴市场的艺术品市场生态系统和发达市场刚好相反,是一个倒金字塔,博物馆(美术馆)在最下面,然后依次是公共机构、个人收藏、艺术基金、画廊,而拍卖行居于最顶端。
很明显,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属于新兴市场,在这种生态系统中,由于其他角色发展相对滞后,商业力量的话语权最为强劲,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价等于高质量”的局面。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高价等于高质量的思维定势开始遭受质疑,但整体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安德斯·彼得森认为,发达市场的生态系统更为稳定,更加有利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他建议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艺术基金等公共收藏机构,改变商业力量过强的现状。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赞同安德斯·彼得森的观点。活跃在市场一线的北京长征空间画廊的卢杰认为,发达市场的生态系统和新兴市场的生态系统实际上都在变化,两者都在向对方靠拢。两者的共同点是,不论是哪种系统,对艺术品价值的消费都在主导艺术品价值的创造和确定。
卢杰并不认为画廊的势力“过大”是个问题。在他看来,博物馆的价值在于验证艺术品的价值,而画廊则是创造价值,因为他们和艺术家的关系最为紧密,有时候甚至是一起创作。
西蒙·格鲁姆的经验也证明了发达市场中博物馆(美术馆)面临的尴尬。作为政府支持的机构,他所在的苏格兰国立美术馆却面临能够选择的收藏对象越来越少的窘境,因为他们怕收藏过于专业、不符合大众的口味。正是这种担心,削弱了博物馆(美术馆)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