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从下午开始,一直延续到深夜。首先在“打岔”沙龙环节当中,你会听到几位意见领袖把酒盏话。在威雀纯苏格兰威士忌的酒香中,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约翰-列侬,而现场观众随时可以进行打岔或者进行提问。策展人安排这个环节就是希望看到艺术的意外和偶发性,从一个问题起源,究其思考的本源。从这一季起,打岔沙龙将成为晒广场的保留项目,事后将集结座谈内容并出版《“打岔”白皮书-IS WHITE REPORT》赠送相关机构和人士。在打岔沙龙结束后,雷磊的自由自在的动画第二集讨论将继续在室内举行。
天黑之后,还能在今日美术馆广场前看到一次诗歌与视觉声音艺术的完美结合。视觉艺术家汤一虎和项砚冬以及声音艺术家涂灏、高虎,在ALIENWARE的大力协助下,将进行特为此次项目而作的声音视觉现场演出。今日美术馆单一红砖砌成的墙体,将成为呈现影像的“屏幕”,并在视觉与声音的改造后,运动起来,发出震撼效果。同时,四位新晋艺术家首次合作的声音视觉装置《不闻》,当晚9点后也将在广场上通宵展出,挑战观众对环境声音的习惯性感知。从八十年代在诗坛上一直活跃的大仙、俞心樵、胡赳赳、杨黎和阿坚等著名诗人将会在视频和音乐的配合中轮番出场,用特殊的方式朗诵自己的诗作。
也许有人觉得诗歌已经过时,就连阿城也说,诗歌这个载体已经被小说代替。但事实上,诗歌却依然存在,并且没有显现出半点弱势群体的姿态,只是它转变了身份,以歌词的方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词作都可以看做诗歌,而且它们将文字与乐曲组合在一起,让诗与歌的组合变得名副其实。而且这恰恰符合了中国人对于音乐的欣赏习惯,暨文字为主、声音为辅。“old is new”恰恰提出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也就是为何不能让诗人们的作品也转变成词作,成为音乐创作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当今音乐歌词质量佳作难得的今天,这个概念的提出,更有利于当今音乐环境的改善,甚至可能成为华语音乐的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现场还会请来搭建广场上装置作品的工人,让他们重新回到当时的施工现场,深刻体会他们的劳动成果与艺术家作品应用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们也会在房子周围朗诵属于这个集体的诗篇,让诗歌回归到劳动号子的本质,通过他们的喉舌表达这些人对诗歌的不同理解,而他们朗诵的题目也恰恰是我们熟知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词。
这种在新与旧之间的徘徊和转换正是“old is new”这个主题的有趣之处,通过新与旧之间的碰撞,探讨诗歌的意义,同时为诗歌与新媒介的存在方式找到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