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斌: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 2010-10-13 18:57:20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鲁刚 点击:
“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年轻人不要太急功近利。要努力让自己在学术上有所积累和建树,如果学术地位确立了,市场价格上的反映是迟早的事情。第二,要重新梳理中国自身的优秀文化,从中挖掘优秀的人文精神,重新进行阐释,让自己的创作扎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才会获得更深厚的背景和积淀。”

 

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样的——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合中国人审美意境的题材,然后用现代的手法予以表现。

最近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原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有点儿忙。9月、10月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旺季,艺博会、上海当代、双年展都在近期举办,同时,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维创意园区的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也在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旧雨新知齐聚上海,本来就很忙碌的沈其斌就更是分身乏术了。

沈其斌:未来绘画和雕塑作品仍然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

不过这也是当代艺术市场日益兴旺的一个证明,正如本届艺博会的口号是“让收藏成为风尚”一样,当代艺术的策展人们不满足于让当代艺术停留在给人造成的天价拍卖的印象里,对于推动当代艺术进入大众市场,他们同样显得很有信心。

作为国内重要的美术馆馆长和知名策展人,沈其斌对当代艺术的未来市场前景同样很乐观。在他看来,过去十年的当代艺术神话是与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走势相匹配的,不过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开始”。

《投资有道》: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非常多元化,样式繁复,新观念、新材料层出不穷。你觉得未来哪些作品更有市场前途?

沈其斌:现在国内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确实数量众多,但要说市场前途,我觉得可能会经历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过去十年以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和曾梵志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创造了财富的神话,但他们的创作题材和风格是与以西方收藏家为代表的西方理念相适应的产物。无论从审美上,还是价值观上都与中国主流资本的价值观有一定距离,因此可以说是虚拟的神话奇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流资本并未参与其中,而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本土的资本必然会越来越紧密地渗入当代艺术这个领域,因此也必然要求出现符合他们需求的风格和作品。

具体地说,我觉得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样的——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合中国人审美意境的题材,然后用现代的手法予以表现。比如吴高钟的石头山水系列,管策的二十四节气系列,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元素,然后用超越传统审美和思维的手法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