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川美70年 名家名作辈出
梳理川美70年的漫长旅程,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每一个时代,几乎都留下了这座学府自己的记号。
1940~1980年
背负使命感的旅程
关键词:收租院
插曲:长江大桥组雕裸体事件
1938年,李有行、沈福文、雷圭元、庞薰琴等热血青年在成都创办了“中华工艺社”,以表达振兴中华之意。
1940年,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创办,李有行任校长。当时成都还有另一所南虹艺术专科学校,这里人才济济,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史岩、叶正昌、程丽娜等都曾先后在那里执教、讲学。后来两校合并,并改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随着解放大军挺进西南,由贺龙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艺术战士随军从西安南下抵达重庆,创建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1953,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合并,建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正式改名为四川美术学院,当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
四川美术学院正式建校仅5年后,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诞生了——1965年,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历时4个月创作了《收租院》,完成了114件人物雕塑。它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新写实雕塑和场景雕塑,为中国雕塑获得国际声誉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事实上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以郭其详、叶毓山为代表的一批重庆年轻艺术家,就已经在雕塑界里崭露头角。1964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作品展》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展,87件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震惊中国美术界。由四川美术学院“出品”的大型纪念碑雕塑《红军长征纪念碑》、重庆长江大桥组雕《春、夏、秋、冬》、歌乐山烈士陵园群雕等。这些作品在发展我国城市雕塑和探索公共艺术、城市景观艺术等一系列新课题上有着突出成就。其中《春、夏、秋、冬》组雕还一度引起一场关于“裸与不裸”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