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芸的油画和琉璃作品中的那些蝴蝶、禽鸟和隐藏其中的其他动物、人的脸谱、坐佛立佛等等符号,会聚成一个整体-形相,这种审美情趣与艺术转换的完整对象,构成一种精神——种隐秘控制的精神。
女性艺术,是90年代的新话题,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后现代"话题。生存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背景和环境迥然改易,催生了诸多女性艺术家作为一个群体的成熟。从性别的区分而言,她们是一个整体,然而深究下去,她们其实也是无数个体的个别存在,女性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定位,在历史上从来未曾面对今日这么复杂的选择和压力。
中国有很多出色的女性艺术家,一类是有女性艺术观念的艺术家,另一类则是不给自己规定性的、不强调女性艺术特征的艺术家,她们的作品的呈现出某种雌雄同体的状态,似乎是避开性别歧视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一批肩负着这种边缘化压力的艺术家,和更具80后特质的年轻女性艺术家,在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特征以及生存状态上更为锐利和深入,与前辈艺术家相比,她们显然褪去了女性艺术家沉重的社会责任的压力,而更关注自我的体验和宣泄。
艺术家陈芸显然属于后者,她的油画和琉璃作品中,题材的选择显出一种少女气质的“固执”,用艺术语言的“乌托邦”进行自我超越和解缚,重建“语言的阁楼”。在此借用 “阁楼”一词,是我们知道,在中西文化传统中,它是多用来隐喻女性被社会定性的性别空间,之所以又谓之“重建”,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她的作品在刻意避开一个陷阱和误区——艺术一旦为特殊对象或特殊目的创作,再经过特殊族群的操作和专利解释,就难免流失了思辨的锐利和客观,陷入惰性的重复。而陈芸试图以她性别特有的敏锐的感受和表现性,来重建一种通向普遍主题的方式和管道。
陈芸的油画和琉璃作品中的那些蝴蝶、禽鸟和隐藏其中的其他动物、人的脸谱、坐佛立佛等等符号,会聚成一个整体-形相,这种审美情趣与艺术转换的完整对象,构成一种精神——种隐秘控制的精神。在这一精神里,以不假思索的形式出现的儿童天性占据主导地位——这样的天性,尤其是女性人格和心理特质中特有的敏感、柔弱、慈悯的天性,在其成长的进程中,在遭遇严苛沉重的生活的压力,生存境遇的改变,连同其他形形色色的诸多诱惑恣意肆虐时,必然受到无法抗阻的干扰,受圄于这些东西,不啻于使自然清洁的天性蒙垢。
从陈芸的思路出发,我们会发现这种对精神的隐秘和不动声色的控制在继续——当作品引导观者从繁复冗碎的世俗状态中切换视线,回溯到生命的塬点,回视生命出现和存在的意义时——这种干扰便无从起用。人的生命塬本脆弱、渺小,所作所为极其有限,生命一旦死去,他会由一个有限的形体而重新回归,交由天地委托差遣,随机造化,倒是死比生更具有回归万物、更新再造的可能——我们知道,完美尽善的人格理想的趋向,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对生命、生死的看法,庄子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提出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即是最为深刻的生死之问。
陈芸选择蝴蝶这种生命形态具有象征意味的生灵作为载体,来回应这个古老旷远的提问:痛苦挣扎、绚烂脱生、短暂绽放、旋归自然,循环往复,生化不休,出于天地而又入于万物。理想主义在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一种无求无冀的假设,但它却唤醒了久违的鲜活感,尽管是昙花一现或虚幻一瞬,但是拾起这失落已久的理想主义的美,依然是一种积极的有意味的举动——陈芸用布上油画和琉璃这两种不同的材质和创作手段,以综合的、多层次的、具有微妙暗喻的方式,进行艺术的解剖和重构,它与艺术家对丰饶的生命价值、强韧的生命精神的阐释,作为双重的根基并行存在,除了被悄然置入其中的讯息,拓展了文化上的深远层意义外,那些起着神秘作用的力线,带给观者最直接的体验即是无形的能量场——正如陈芸在其自述中所言“生命是万物之灵。世间一切皆有生命,哲学上的生命是一种精神,都有一种“活”的气韵存在其中。世界在这气化的界域沉浮跌宕,生生相连亘古不绝。” 这段话很精确的暗示了她作品中这些能量场的来源之所在:生是来临,死是回归,放弃一切违背生命本性的东西,祛除社会的浑浊对生命的染污,直接扪摸心灵本身、追寻本质的真我,心灵的活动便远超物质世界的形相的局限,由是则达大舒展大自由的通途。
这是陈芸作品中想要指归的方向,蝴蝶、禽鸟这些独特的、灌注了综合特性、意蕴深远的物象,被她化为可从艺术上进行感知认识的图式,它们令人难以觉察地,然而在审美上驱使观者到作品中去观察一种脉络:艺术家心理叙述非常本真的量化的成型过程——在顺序观赏各种形相、姿态时,渐渐地,一种可从外在进行解密的符号体系逐渐显露出来、艺术中的隐秘精神被观者自己所破译了。这种视觉传递和心理牵引悄然打通了观者内在领悟的管道——以审美心理审视生死变幻,“生”与“死”不再是两种截然的绝对状态,生亦无乐,死亦无悲,栩栩然蝴蝶与蘧蘧然庄周,本是两种自然支配下相对的、自适的、对等的状态——安知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
由此可知,这些精妙优美妩媚的蝴蝶不仅想要得到人们的惊叹、诧异,它们同时也在渴求被人理解、得到破译、获得解放。它们给封入了自己优美烂漫程式图解化的装甲之中,富有深意,但渴望为人所领悟。
孤独、无助的当代人精神的困境,与这种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意象的精神去向之间发生了潜在的抵突,这种内在冲突逼使我们直面现实困境的真实和残酷,而陈芸的作品却为此做了一个温婉然而有力的转换,以更为微妙轻松的方式,将这种分析置于一种不容抗拒的感性的氛围之下进行,使得我们抛却理性的训诫,却能精巧而隐秘地融入了对时代精神的含蓄的暗喻和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