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批评 2010-10-21 10:50:4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何桂彦 点击:
四川的艺术家敏感现实,能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以艺术创作来言说和思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同时,不管是从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还是从艺术运动、美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的油画创作都是中国当代美术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课题。

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绘画便遭遇到图像转向的问题。一方面,90年代初中国的“政治波普”将西方波普艺术的图像观念带到了国内,90年代中后期,美国“艳俗”绘画和德国艺术家李希特的图像表达曾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2001年以后,来自于日本的卡通式绘画也对中国画坛产生了冲击;显然,中国的当代油画必须要以主动的姿态积极地回应这种外来的图像表达观念。另一方面,新世纪伊始,中国社会已快速的跨入后现代阶段的影像时代。如前文所述,正是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公共传媒网络和高科技数码技术的结合,中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影像化和图像化的时代。而正是当代艺术内在的文化取向与现实的“图像时代”的有机结合,共同将中国当代架上绘画推入了“图像变革”的洪流之中。

 

但是,和那种表层化的图像描绘不同,四川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对图像的处理上仍继承了四川绘画的人文传统,即重视对个体情感的表现和文化观念的表达,注重作品主题与当代现实生活和切身体验的有机结合,这集中反映在韦嘉的《花木兰》(2006)、罗丹的《摇滚青年》(2003)、李继开的《碎片》(2006)、张发志的《理想·青春》(2006)、李昌龙《这不是我的风景》(2006)等作品中。

 

 

除上述的艺术家外,在1987到2007年之间,四川美院还涌现出一批才华卓越的女性艺术家。尽管四川的女性艺术在发展之初曾受到美国女性艺术的影响,但四川女艺术家的创作却与美国女性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文化观念上:她们承认两性世界的差异,但不追求极端的二元对立;她们认同自身的女性身份,但不刻意强化这种身份性;她们承认“父权社会”的种种弊端,但不彻底地予以拒绝和否定;在语言表达上:她们不刻意表达作品中潜在的性意识,也尽量回避用男女生殖器等图像符号来表达女性的文化观念,相反,她们注重自我的女性经验,寻求女性独有的表达方式——这也正是四川女性艺术最大的特点。在这个群体中,代表性艺术家有刘虹、奉家丽、甫里亚、沈娜、杨柳等。

 

小结

 

总体而言,四川的艺术家敏感现实,能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并以艺术创作来言说和思考当下的社会、文化问题。同时,不管是从一个群体、一种现象,还是从艺术运动、美术思潮的角度入手,四川的油画创作都是中国当代美术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同样,如果将四川绘画当作一个案,我们借此可以讨论作为文化史、精神史的艺术史与形态史的艺术史之间的区别,以及从一个地方性的创作群体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史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梳理和澄明地域性与本土化、民族性与现代性、当代性与国际性等诸多概念的文化边界问题。

 

2007年8月26日于中央美术学院

 

(本文原来的题目是:1978——2008四川油画三十年)

 

 

 


【编辑:张桂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