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家园 2010-10-22 14:18:00 来源:画廊 作者:黎子元 点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汉雅轩成立的时候,张颂仁曾试图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与西方当代艺术之间寻求契合点,主要推广传统书画和新具象绘画。与此同时,他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因较前者而言更具备时代根源,因而也对当代观众更有冲击力的中国前卫艺术。

记者:香港作为国际艺术贸易中心的地位如今备受认同,但香港是否也能努力成为艺术创意与生产的中心?汉雅轩近年来也致力于支持和推广香港本地的青年艺术家,您如何看待香港本地的文化艺术发展?

 

张: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有名的大都市,人口这么多,这么复杂,不可能艺术创作是弱的。所以我们要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没有好作品,而是问香港为什么好作品不多,不够更加丰富?为什么香港文化生活这样单一化?当然这十年来已经比以往丰富了很多。但是热闹的都是一些进口的大节目,本地的东西我想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所谓“创意产业”,是讲产业,不是单单讲创意。文化是不是这么简单的能够成为一种产业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有文化的都市,大家不是首先把文化变成产业,而是先把文化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生活化了的文化,才最有可能不会一下子用光。当然我觉得机会还是有,文化和创意最重要是有空闲,有时间,第二就是有一定的资源和平台。现在资源是有的,但是时间和平台香港都很缺乏。

 

记者:汉雅轩最近也在继续拓展自己的平台,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为当代艺术提供适合其创作和展示要求的更宽裕的空间。请您介绍一下在葵涌工业区开设的新空间,以及它与中环原有空间之间的关系。

 

张:目前中环的这个展览空间在形象上更像是在商业区里的一个办公室。以前在香港还没有什么画廊,没有什么平台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够用。香港租金贵只是其次,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香港当代艺术的市场非常小。因此只有在中环区这样的中心地带,才最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才真的有可能建立一些展示当代艺术的平台。而现在中环已经有这么多的当代艺术画廊,有了一定的凝聚力,以这里为中心,再往一个较远的地方开一个仓库画廊,大家或许仍然会愿意过去看展览。如果你在多年以前,想在仓库做画廊,是没有人会理你的,也是根本没有办法可以维持下去。另一方面,如今艺术家也需要更加符合他们创作要求的空间,所以现在开设这样拥有更大面积的展览空间也是必要的。好的艺术作品不应该出现在像办公室一样的空间里。

 

记者:在经营当代艺术画廊之外,其实您一直把很大一部分心思花在中国文化事业上,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

 

张:每一个参与艺术事业的人,如果你是有一定想法的,你当然就会有一种冲动,一种欲望,一个方向,如果没有就一定不会做得太好。如果要做得有说服力的话,当然是要把自己的事业作为一项工程来持续开展。我的出发点是考虑如何从当下出发,将我们现在遗忘的、忽视的,或者尚未真正发挥的传统文化的能量发挥出来。

 

从进入现代以来,中国的文化定位基本上就是一种全盘西化,以至于如今所说的“中国文化”都只是一种讲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当然不能不去研究西方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采取全盘西化,最初作为出发点的初衷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要不断回过头去参考我们的初衷,才能看到自己一路走来的偏差。虽然这种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好像是一种怀旧,也很像是一种“本来主义”,但我觉得人需要有一种对遗忘记忆的反省。那么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这个现实,我们需要问的问题就是我们重提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从何而来。就艺术领域而言,我们要问,我们传统的创作方法和现在美术世界的构成,是否可以结合出一种新的有机的文化活动?我们应该从当下情境重新出发。而当下不但包括了我们通向未来的潜能,也包含了我们的各种记忆。换句话说,其中一个构成当下的重要因素就是历史。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