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诚作品《无忧》
批判仍具有现实意义
展览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创作于几十年前。但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其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审美感受,还是它批判的一些社会现象,都仍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去税务局前》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富人在往税务局报税前故意穿上了破衣烂衫。“要是改个名字叫做《去申请经适房前》,在今天依然不过时。”上海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漫画家沈天呈这么认为。而他话锋一转,开始批判当下的漫画创作。人物造型僵化、简单图解、符号重复、缺乏美感,种种症结之下,当下漫画的现状与前辈漫画家的作品,反差巨大。而在那些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数码打印和高精度扫描的时代,那些漫画家“所面临的生存和创作环境,比今天要艰难很多”。
展览主办方之一的《新民晚报》副总编朱大建认为,“今天的漫画创作不如粉碎‘四人帮’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活跃”,从展览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当时针砭时弊的作品层出不穷,也远比今天的作品辛辣、锋利。究其原因,朱大建认为,有一部分原因是“漫画家其实是很清贫的一群人”,漫画的兴起,和平面媒体的兴盛息息相关。而依靠有限的稿费,并不能为漫画家们带来宽裕的生活。这很可能导致了漫画创作领域的后继乏人,至少专职的漫画家群体相比从前肯定是大幅萎缩了。
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来临,平面媒体所承担的信息传播、时事议论等功能,已经部分向网络转移。由此,和平面媒体休戚相关的漫画,在网络世界中出现了“变种”。比如对现有图片的PS,对新闻画面截屏的戏仿和解构,Flash动画时事短片等,其会意和讽刺的编码解码系统,与传统漫画其实是殊途同归。
“漫画远未过时,也不会过时。思想解放的年代里,还是很需要这些作品的。”朱大建对当下漫画依然有很高期望。
的确也不难发现,在国内众多媒体的版面中,时时可以看到对西方媒体漫画的转载。那些幽默辛辣的讽刺漫画,传达的其实大多是积极正面的批评、善意的调侃。而借助这个展览,“回眸”中国漫画的历程可以发现,漫画创作的高峰低谷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消长总是呈现出正比关系。其实,漫画的现状与漫画家经济收益的关联并不是那么密切。能够容忍批评的时代,总会是漫画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