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flex《自由啤酒工厂》
同时,在不少双年展中,美协对作品的选择也进行严格的控制,带有情色、暴力和政治性的作品往往被拒之门外。当代艺术想利用政府和商业的力量扩大影响,反而被体制化和被商业化。虽然奉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八字真言,让文化与经济双赢,也无可厚非。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国际品牌的双年展来说,是挡也挡不住的。如作为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每届威尼斯双年展举办之际,都有大量的旅客涌入水城,使威尼斯的旅游业收入颇丰。然而,在双年展大跃进中,双年展一旦偏离了最重要的目的,即推动艺术实验的发展。进而也将失去了双年展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将使政府和企业更为看重的其他目的黯然失色,如城市和企业的形象营销、旅游业的开发、对公众艺术品味的培养。
从以上方面来看,双年的主题对艺术、社会、文化和经济的贡献都难免让人失望,所以此次的台北双年展取消了一般的主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展览定位以及方向。以前的双年展和其他艺术展总是为文化、政治、社会问题瞎操心,此次展览试图回到艺术内部问题上,对从“对双年展机制的自我反思”延伸出的“艺术的政治性”的探讨。策展人林宏璋在策展前言中写道“政治艺术大半指向艺术内容、功用以及一种与人民关系的艺术;但前者“艺术的政治性”则指向艺术的内部,显示艺术的制造、消费及流通模式。换言之,是艺术本身如何构造自身的方式,因而「艺术的政治性」展演呈现一种检验艺术自身的途径。” 在展览运行中,策展人以一种民主的机制和灵活展览模式去推动艺术开放性和实验性、保障评论的自由、并促进艺术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及精英艺术与观众的交流和对话。
Christian Jankowski作品《馆长剪辑版》 海报
本次展览有几个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展览将打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固定作品的展览方式,使展览成为一个流动、持续、发散和不确定的两年艺术计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分散在台湾各地的艺术机构合作,将双年衍生一系列的艺术项目。这与马上开幕的2010上海双年展的“巡回排演”中的“巡游”的方式有点异曲同工,都使双年展与各地艺术机构开展紧密的合作,处于现场情境和游牧过程之中,成为一种持久的艺术行动。台北双年“展演”与上海双年“排演”创作力的理念也有几分相似,也将发挥和展示艺术家的多种才能,如从事策划、教育、田野考察和艺术创作等各种工作。而三分之一以上作品也将由艺术家们共同集体完成,增进互相之间的合作。
Christian Jankowski《馆长剪辑版》影像
第二个亮点就是创造机制的建立。邀请08年参加台北双年的Lara Almarcegui、Burak Delier、Irwin、Superflex四位艺术家在去年的作品基础上创造新的作品。这个项目对改变国内艺术作品标签化的现象特别有意义。目前大陆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艺术家,特别是架上艺术家,其作品的题材和手法都处于长年固定不变的状态。这类标签化作品总是原封不动的辗转于各个艺术展览之间,对于有观展经验的观众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只要看看展览名单就心中有数了。而展览往往成为了捧场的朋友的Party和饭局。但艺术明星对于展览的媒体炒作仍具有可操作性。许多大展览只能靠请艺术大腕亮相来博人眼球。比如,已经办过两届的“艺术长沙”只不过是企业家充当策展人的玩票展,在没有任何学术定位的情况下,只能借助艺术明星来炒作。